- 吐火罗
tǔ huǒ luó
中亚 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 兜佉勒 、 兜呿罗 、 兜沙罗 、 吐呼罗 、 土豁罗 、 覩货罗 等。在 葱岭 西,今 阿姆河 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 阿拉伯 所灭。
- 吐火
tǔ huǒ
1.发出火光。 2.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 后院起火
hòu yuàn qǐ huǒ
[occur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算了吧!这年头后院起火就更糟了
- 火后
huǒ hòu
1.指寒食节禁火之后。 唐 刘禹锡 《送张盥赴举》诗:“不如摇落树,重有明年春,火后见琮璜,霜餘识松筠。”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风俗记》:“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火后花则易落。” 2.火烧之后。 唐 李咸用 《雪》诗:“云汉风多银浪溅, 崑山 火后玉灰飞。”
- 无名火气
wú míng huǒ qì
说不出来由的火气。
- 无名火
wú míng huǒ
同“ 无明火 ”。《封神演义》第七五回:“四人只为无名火起,眼前要定雌雄。”亦作“ 无名火气 ”。
- 火名
huǒ míng
1.以火为名号。 《左传·昭公十七年》:“炎 帝氏 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杜预 注:“以火纪事名百官。” 2.五行中火行的名号。《宋书·五行志二》:“ 晋武帝 太康 六年, 南阳 送两足虎,此毛虫之孽也…… 干寳 曰:‘虎者阴精而居于阳。金兽也。 南阳 ,火名也。金精入火,而失其形,王室乱之妖也。’”
- 水火同泉
shuǐ huǒ tóng quán
没有人攻打的安全地方。
- 同火
tóng huǒ
古代兵制,十人共灶同炊,称为“同火”。后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从事某种活动者。
- 合火
hé huǒ
见“ 合伙 ”。
- 火号
huǒ hào
古代举火报警的信号。
- 号火
hào huǒ
烽火;旧时军中为传信号而举的火。
- 烽火台
fēng huǒ tái
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
- 火山口
huǒ shān kǒu
1.由熔岩和破碎火山岩块组成的准圆形部分,边沿一般较陡,直径从几十到几千米 2.位于火山锥顶的环边构造,其底等于火山口的直径
- 变火
biàn huǒ
相传古代钻木取火,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换,取火的木材也相应变换,称“变火”。语出《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贾公彦 疏:“火虽是一,四时以木为变,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 孙诒让 正义:“谓五时各以其木为燧,钻以取火。《庄子·外物篇》云‘木与木相摩则然’是也。”《隋书·王劭传》:“﹝ 王劭 ﹞曰:‘臣谨案《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圣人作法,岂徒然也……伏愿远遵先圣,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
- 钻燧取火
zuān suì qǔ huǒ
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