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四起
fēng huǒ sì qǐ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 火器营
huǒ qì yíng
清 代禁卫军之一。 康熙 三十年(公元1691年)置,为皇帝的守卫扈从,设有总统大臣管理。全营均操习枪炮,故名。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 灭火器
miè huǒ qì
亦称灭火筒,通过喷射灭火剂来熄灭小火的一种手提式或滚轮式灭火器械
- 喷火器
pēn huǒ qì
又名火焰喷射器。一种喷射火焰的近战武器。
- 哑火
yǎ huǒ
1.火药引爆后不爆炸或炮弹、子弹等打不响 2.比喻该说话时不说话
- 火命
huǒ mìng
山下火命,是算命的一种
- 火呼呼
huǒ hū hū
形容发怒时呼吸急促的样子
- 火药味
huǒ yào wèi
战场上有浓烈的硝烟气味,现在常用来比喻激烈的冲突与激烈的斗争
- 火味
huǒ wèi
指苦味。
- 燥火呕吐
zào huǒ ǒu tù
肺胃有热,复伤燥邪所致的呕吐。
- 引风吹火
yǐn fēng chuī huǒ
引:招来。利用风来吹火,使火越烧越旺。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 吹火
chuī huǒ
1.对火吹气。 2.指点灯照明。
- 火德星君
huǒ dé xīng jūn
传说中的火神名。
- 君火
jūn huǒ
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 向火
xiàng huǒ
〈方〉烤火;取暖
- 吐火罗语
tǔ huǒ luó yǔ
二十世纪初在我国 新疆 发现的用 中亚 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 吐鲁番 、 焉耆 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 库车 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