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天
huǒ tiān
夏天。 五行火主夏,故称。
- 天火
tiān huǒ
由雷电或物体自燃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大火。《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天火烧城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伐多国》:“此大伽蓝为天火所烧,摧残荒圮。”《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这个堂客是娶不得的!若娶进门,就要一把天火!” 李季 《菊花石》诗:“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农协会,山惊地动天火烧,封建崽子都打倒。”
- 大火
dà huǒ
1.星宿名。 即心宿。 2.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卯,与二十八宿相配为氐、房、心三宿。
- 火大
huǒ dà
1、佛教术语:四大种之一,以温热为性,调热为用,因周遍于一切物质,故曰大。四大即:地、水、火、风。
- 备火
bèi huǒ
犹言扎营。
- 火备
huǒ bèi
防火设施。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前奉处分云:要与换寺观家人院蒲葵屋,以为火备。”《宋史·王溥传》:“ 宋 初,以 祚 为使,课民凿井修火备,筑城北隄以御火灾。”《清史稿·高宗纪一》:“ 乾隆 九年,九月辛未,以 福建 闽县 等县火灾,諭责疆吏不严火备。”
- 壮火
zhuàng huǒ
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壮火散气。
- 火居道士
huǒ jū dào shi
成家结婚的道士
- 封火砖墙
fēng huǒ zhuān qiáng
为防火灾而筑的夹层砖墙。
- 防火墙
fáng huǒ qiáng
两所房子之间或者一所房屋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厚而高的墙,可以防止火灾蔓延。
- 风火墙
fēng huǒ qiáng
中国 传统建筑中的墙垣形式。 是人字形坡顶房屋两端的山墙,一般高出屋面三至六尺,有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 明 汤式 《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套曲:“瓦砾披剗荡的平,风火墻垒砌得疾。”《语文学习》1990年第11期:“各地风火墙有许多形式,如牌楼式,人字式,观音兜,如意式,小僧帽式,三滴水(三山屏风墙),弓背式,复合曲线式。”
- 火墙
huǒ qiáng
中间有烟道可用来取暖的墙
- 塘火
táng huǒ
火塘里的火。
- 火塘
huǒ táng
〈方〉一种生火取暖用的地坑,在地上挖小坑、四周垒砖石做成
- 火塔子
huǒ tǎ zǐ
塔形的炭堆。 吕梁山 一带风俗,大年除夕在当院把炭块垒积成塔状,供年初一拂晓时点燃。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二回:“腊月三十日你都忙得不能给家里做点活,你看院也没扫,火塔子也没垒,我长上四只手也做不完呀!”
- 塌火
tā huǒ
方言。谓子弹打不响,不能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