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炮
huǒ pào
口径在20毫米以上,利用火药气体压力发射的重火器
- 火花
huǒ huā
1.迸发出的火焰 2.火柴盒上贴的画片(作为收藏品时的称呼)
- 虚火
xū huǒ
1.因身体虚弱而产生焦躁或发热的现象。 2.倚仗别人而取得的虚假的势力。
- 火绒
huǒ róng
艾绒加硝做成的火镰、火石引火之物
- 火龙
huǒ lóng
1.灯火一个接一个连成龙一般 2.指炉灶和烟囱之间的倾斜通道 3.〈方〉 4.棉红蜘蛛 5.麦蜘蛛
- 膏火
gāo huǒ
1.照明用的油火。南朝 梁 何逊 《为衡山侯与妇书》:“心如膏火,独夜自煎。” 宋 苏轼 《上元夜》诗:“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復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相逢顷刻时,离情又催,心如膏火有谁知。”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油》:“坐不惜膏火,愁随更漏长。” 2.特指夜间读书用的灯火。因亦借指勤学苦读。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不是无膏火,劝郎勤六经。” 宋 苏轼 《送蜀僧去尘》诗:“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图竟落孙山。” 3.指供学习用的津贴。《明史·杨爵传》:“兄为吏,忤知县繫狱。 爵 投牒直之,并繫。会代者至, 爵 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红楼梦》第九回:“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在局里,却还是当一个学生的名目,一个月才四吊钱的膏火,你叫他怎么够用啊!” 梁启超 《辛亥革命的意义》:“前 清 末年办学堂,学费膳费书籍费,学堂一揽干包,还倒贴学生膏火。”
- 火绳
huǒ shéng
1.古代枪炮的引火绳。《镜花缘》第八回:“ 林之洋 提着鸟枪、火绳, 唐敖 身佩寳剑,曲曲弯弯,越过前面山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搬运子药、火绳及一切军装等项,共用长夫三十名。” 2.用艾、草等搓成的绳,燃烧发烟,用来驱除蚊虫或引火。 柳杞 《好年胜景》:“还有成捆成辫用野蒿野艾编成的火绳。这种火绳是熏除蚊子用的,驱邪味用的……露宿时警戒野兽用的,是人们走夜路照明壮胆用的。”
- 鬼火
guǐ huǒ
夜晚时在墓地或郊野出现的浓绿色磷光。世俗迷信,以为是鬼点的火
- 热火
rè huo
1.生气勃勃的,热闹的,热烈的 2.烧火;炽热的火焰
- 火炭
huǒ tàn
燃烧着的木炭或煤块
- 火纸
huǒ zhǐ
作火煤之用的涂硝易燃纸
- 火盆
huǒ pén
1.一种烧木炭的盆 2.盛燃煤的盆
- 火烛
huǒ zhú
通称能引起火灾的易燃物;照明用的灯烛
- 火腿
huǒ tuǐ
腌制或熏制的猪腿
- 火笼
huǒ lóng
〈方〉烘篮
- 营火
yíng huǒ
夜间露营时燃烧着的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