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濡忍
rú rěn
柔顺忍让。 《史记·刺客列传》:“乡使 政 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絶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 韩 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 严仲子 也。” 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濡忍以不去,又义之所不出也。” 清 戴名世 《李烈妇传》:“夫人寻常一小事尚多有濡忍不决,而况生死之际乎!”
- 濡弱
rú ruò
柔弱;懦弱。《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孔子家语·正论》:“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濡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按《左传·昭公二十年》作“懦弱”。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老聃 濡弱,以退为进; 庄周 诞慢,游方之外。”
- 濡尾
rú wěi
语出《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 孔颖达 疏:“小才不能济难事,同小狐虽难渡水而无餘力,必须水汔方可涉川;未及登岸而濡其尾,济不免濡,岂有所利?”后以“濡尾”比喻力不胜任,处境尴尬。
- 濡如
rú rú
雨露润泽貌。
- 濡褐
rú hè
指沾湿马衣。语出《左传·定公八年》:“主人焚衝,或濡马褐以救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守未焚衝,攻已濡褐。”
- 垫濡
diàn rú
谓溺水。
- 喣濡
xǔ rú
谓相互给以温暖和帮助。
- 咮濡
zhòu rú
以嘴沾取。
- 濡口
rú kǒu
指 濡须口 。
- 耳濡目及
ěr rú mù jí
见“ 耳濡目染 ”。
- 濡化
rú huà
滋润化育。
- 函濡
hán rú
霑濡润泽。
- 濡写
rú xiě
因水湿阻于肠胃,脾虚不能制水导致的腹泻。
- 濡养
rú yǎng
犹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