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漕
dīng cáo
按人口交纳的漕粮。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交地之后,听凭 英 商起造栈房,应纳丁漕,由 英 商赴县交纳。”《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会议﹞宗旨以学生不释放,国贼不惩办,外交不挽回,丁漕誓不完纳。”
- 漕艘
cáo sōu
供漕运的船。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师,米价翔贵,於事体未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居数年,或荐之漕艘,授童子读,遂至京师,考取供事。”
- 漕船
cáo chuán
用于漕运的船只。
- 漕耗
cáo hào
旧时于漕粮正税外向农民加收的折耗。有正耗、加耗、船耗等名目。
- 漕运司
cáo yùn sī
见“ 漕司 ”。
- 利漕渠
lì cáo qú
古运河名。东汉 建安 十八年(公元213年) 曹操 为 魏 公,建都于 邺 ,征集民工凿渠引 漳水 ,自今 河北 曲周 南,东至 大名 注入 白沟 ,借以沟通 邺 和四方的漕运,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漳水》:“ 汉献帝 建安 十八年, 魏太祖 凿渠引 漳水 ,东入 清洹 以通河漕,名曰 利漕渠 。”此后不见记载。
- 漕事
cáo shì
1.有关漕运之事。《汉书·食货志上》:“漕事果便, 寿昌 遂白令边郡皆筑仓。”《新唐书·食货志三》:“ 开元 十八年, 宣州 刺史 裴耀卿 朝集京师, 玄宗 访以漕事。” 2.指 清 代有关征收漕米的事情。 清 魏源 《筹漕篇下》:“ 江 楚 赋轻而船重,抵 淮 迟,汛涨輒虞堵闭,故言漕事则易而运道则难; 江苏 赋重而船轻,抵 淮 蚤,汛前尚可筹渡,故言运道则易而漕事则难。”
- 漕舫
cáo fǎng
供漕运用的大型船只。
- 饷漕
xiǎng cáo
亦作“饟漕”。指运送官、军食用的粮食。《新唐书·李泌传》:“ 贞元 元年,拜 陕虢 观察使。 泌 始凿山开车道至 三门 ,以便饟漕。”
- 漕费
cáo fèi
旧时在漕粮正税外,加收有关漕运的费用,称为“漕费”。《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 乾隆 ﹞四年题准, 江 南上下两 江 ,额徵漕粮、漕项外,有漕费银米一项,乃里民愿输,以为州县修仓及运军募雇担夫剥船之用者。”
- 漕项
cáo xiàng
明 清 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
- 漕米
cáo mǐ
1.漕运米粮。 《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范》:“ 希范 遣 张少敌 以舟兵趋 汉阳 ,漕米五万斛以馈军。”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惟本朝东南岁漕米六百万石,以此知本朝取米于东南者为多。” 2.即漕粮。《宋史·仁宗纪二》:“ 景祐 元年春正月甲子,发 江 淮 漕米振 京东 飢民。”《中国歌谣资料·沪谚外编·山歌》:“先将租米还田主,再将漕米解官场。”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 湖南 地丁正银一两,民间须缴数两;漕米一石,须缴纳数石。”参见“ 漕粮 ”。
- 额漕
é cáo
水运一定数量的粮食。
- 漕荐
cáo jiàn
宋 代漕试中的一种推荐形式。亦指漕试。
- 漕饟
cáo xiǎng
漕运的军粮。
- 折漕
shé cáo
漕粮折银征收。漕粮向纳米粮, 明 弘治 年间因 苏松 诸府连年荒歉,遂定折漕之制。 清 初折漕,亦限于被灾或水路过远地区,后来地区逐渐扩大,至 清 末,只有 江 浙 两省仍行漕运,其他地区均行折漕。参阅《续文献通考·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