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浊泾清
wèi zhuó jīng qīng
泾水清,渭水浊。 用以比喻事物和人品的差别。
- 渭桥
wèi qiáo
1.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中渭桥 。 秦 时始置,本名 横桥 。 秦 都 咸阳 , 渭 南有 兴乐宫 , 渭 北有 咸阳宫 ,建此桥以通二宫。 汉 更名 渭桥 。《史记·孝文帝本纪》:“ 昌 至 渭桥 ,丞相以下皆迎。”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 咸阳宫 在 渭 北, 兴乐宫 在 渭 南, 秦昭王 通两宫之间,作 渭桥 ,长三百八十步。”《水经注·渭水》引《三辅黄图》作“横桥”。 2.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东渭桥 。 汉景帝 五年建置,故址在今 西安市 东北 灞水 、 泾水 合 渭水 处东侧。 唐 刘希夷 《采桑》诗:“盈盈 灞水 曲,步步春水緑……回道 渭桥 东,遥怜树色同。” 3.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西渭桥 。 汉 建元 三年建置,因与 长安城 便门 相对,也叫 便桥 或 便门桥 。 唐 名 咸阳桥 ,其时 长安 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
- 渭川千亩
wèi chuān qiān mǔ
用以言竹之繁茂。
- 渭南沋河
wèi nán yóu hé
沋河本来就有东西两个源头,东源头叫清水河,出自东南的玄象山,也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倒虎山,流经花园至史家村;西源头叫稠水河,出自石鼓山西南峪中,峪水并非一出山即为稠水,自源头至阳郭姜洞坡这二十多里,皆为清水,姜洞坡以下至史家村的十多里内,因河水穿行于黄土台塬之间,泥沙俱下,河水开始变稠,这与当地的地质状况、水土保持、绿化植被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 渭汭
wèi ruì
1.指渭水入黄河处。约在今陕西潼关北。 2.即泾水入渭之口。
- 渭阳
wèi yáng
1.《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 渭阳 。” 朱熹 集传:“舅氏, 秦康公 之舅, 晋公子 重耳 也。出亡在外, 穆公 召而纳之。时 康公 为太子,送之 渭 阳而作此诗。”后因以“渭阳”为表示甥舅情谊之典。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寒空 巫峡 曙,落日 渭 阳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与君有 渭 阳之谊,欲媳 青君 谅无不允。” 2.舅父的代称。 唐 李匡乂 《资暇集·渭阳》:“徵舅氏事,必用 渭 阳,前辈名公,往往亦然。”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毕相諴 ,家本寒微,其 渭 阳为 太湖县 伍伯。”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金石千年事,幽灵仰 渭 阳。”自注:“ 梅解三 , 韩 甥也。其遗集可传,予欲 元长 梓行之。”
- 渭濩
wèi hù
流散漫延。
- 渭曲
wèi qǔ
地名。在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南。
- 渭川
wèi chuān
1.即 渭水 。 亦泛指 渭水 流域。《史记·货殖列传》:“ 陈 夏 千亩漆; 齐 鲁 千亩桑麻; 渭川 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唐 孟浩然 《登总持寺浮图》诗:“竹遶 渭川 遍,山连 上苑 斜。”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 渭川 致乎斯景, 黄岗 寓乎此身。” 2.乐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四:“ 彭年 善舞, 鹤年 、 龟年 善歌,尤妙製《渭川》。”
- 渭阳之情
wèi yáng zhī qíng
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 渭城三叠
wèi chéng sān dié
即《渭城曲》。 此曲分三段,将歌词重复三遍,故称“三迭”。
- 渭泾
wèi jīng
犹 泾 渭 。比喻清浊、高下之分。
- 渭城朝雨
wèi chéng zhāo yǔ
清晨的细雨。
- 渭阳之思
wèi yáng zhī sī
指甥舅间的思念、怀旧之情。
- 渭水泱泱
wèi shuǐ yāng yāng
渭水深远广大的样子。
- 渭滨
wèi bīn
《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 太公望 吕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