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渍污
zì wū
污染,弄脏。 《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九年》:“度支奏渍污帛,误书渍为清。” 宋 欧阳修 《乞一面除放欠负奏》:“缘路死损却官驴骡并磨擦损折渍污及去失疋帛,係剥纳亏官钱。”
- 水渍
shuǐ zì
1.水里浸泡。 《释名·释饮食》:“桃滥,水渍而藏之,其味滥滥然酢也。” 宋 张载 《正蒙·参两》:“故木之为物,水渍则生,火然而不离也,盖得土之浮华于水火之交也。” 2.水迹。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编》四:“门前和街心的电轨上有些水渍,街上一个行人也没有。” 丁玲 《秋收的一天》:“只有那些河边的小石上,还留着被溅湿的清凉的水渍。”
- 渗渍
shèn zì
浸渍,渗透。
- 沾渍
zhān zì
1.同“霑渍”。 2.沾污﹐弄脏。
- 挼渍
ruó zì
揉搓浸渍。
- 渍淖
zì nào
1.陷于烂泥。 2.不清洁,不整洁。
- 霑渍
zhān zì
沾污,弄脏。
- 污渍
wū zì
1.弄脏或损毁外貌的斑点、污点或墨渍(如墨水或泥土) 2.指沾在物体上的污油等
- 积渍
jī zì
谓长久影响。
- 油渍麻花
yóu zì má huā
形容油污斑斑的样子。
- 渍渐
zì jiàn
犹逐渐。
- 油渍
yóu zì
1.被油浸渍。 2.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污。
- 湛渍
zhàn zì
浸渍,渗透。
- 染渍
rǎn zì
传染;沾染。
- 渍墨
zì mò
1.墨迹,字迹。 2.积聚墨汁。
- 瀸渍
jiān zì
1.浸润。 2.犹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