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渍
mì zì
1.用蜂蜜浸渍。 《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十二年四月 南海郡 送都念子树一百株……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粽,益佳。”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广南 有七十二子,皆果实也,蜜渍致远,人多不识赏。” 2.指蜜渍的果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菽园杂记》:“ 陕西 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今京师市肆有蜜渍,以小瓶盛之肉如桃者,即此物也。” 3.指蜂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崖胁有二小穴如鼻孔,羣蜂出入其中,蜜渍淋漓其下,乃崖蜂所巢也。”
- 淹渍
yān zì
1.浸泡,淹浸。 2.引申为濡染。
- 浸渍树脂
jìn zì shù zhī
将交联共聚物当作载体吸附树脂,放人液体萃取剂中浸渍,吸收了各种液体离子交换剂〔如二磷酸〕的一类树脂。
- 渐渍
jiān zì
浸润。 引申为渍染;感化。
- 渍渍
zì zì
形容满是汗水或泪水的样子。
- 熏渍
xūn zì
熏染浸渍。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押,熏渍陶染……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 渍米
zì mǐ
淘米。
- 渍病
zì bìng
疾病。
- 渍涝
zì lào
因洪涝而造成的地面积水
- 汗渍渍
hàn zì zì
〈方〉形容微汗的样子
- 渍水
zì shuǐ
[地面等]积水
- 炙鸡渍酒
zhì jī zì jiǔ
指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
- 湿渍渍
shī zì zì
湿漉漉。
- 濡渍
rú zì
浸泡。
- 秽渍
huì zì
指污浊的浸渍物。
- 渍酒
zì jiǔ
东汉 徐穉 常于家预先炙鸡一只,并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曝干以裹鸡。 遇有丧事,则径携墓前,以水渍绵使有酒气,祭毕即去,不见丧主。见《后汉书·徐穉传》及 李贤 注引 谢承 《后汉书》。后因以“渍酒”为朋友间吊丧墓祭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