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洒
fēi sǎ
1.飘散洒落。 2.特指明清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以逃避赋税的一种手段。
- 消洒
xiāo sǎ
潇洒。 谓舒畅轻快。
- 洒调
sǎ diào
甩开。
- 霑洒
zhān sǎ
1.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北齐书·窦泰传》:“電光奪目,駛雨霑灑。” 唐 杜甫 《伤春》诗之四:“豈無 嵇紹 血,霑灑屬車塵。”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季兰》:“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誠,欲見於悠遠,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見志,豈泛濫之故,使人擊節霑洒,彈指追念,良有謂焉。” 清 顾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年年霑灑頻寒食,咫尺龍髯近帝旁。” 2.使人受惠。《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常慙血怨居臣下,明君巡幸恩霑灑。”
- 洒花
sǎ huā
绣花。
- 高洒
gāo sǎ
超脱,洒脱。
- 漂洒
piāo sǎ
飘零洒落。
- 筒洒
tǒng sǎ
古代捕鱼用具。
- 流洒
liú sǎ
[血、汗] 向外流淌
- 洒签
sǎ qiān
古代公堂上主审官对犯人动刑时,从公案上抽出竹签抛掷于地,以示令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廪生,一来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几年贡了,朝廷试过,就是去做知县、推官,穿螺螄结底的靴,坐堂,洒籤,打人。”洒,一本作“ 洒 ”。
- 浇洒
jiāo sǎ
浇淋。
- 洒绣
sǎ xiù
绣花。
- 离洒
lí sǎ
刻镂貌。
- 洒线
sǎ xiàn
1.绣花。明 吴应箕 《留都见闻录》:“ 万历 末, 南京 伎女服洒线,民间无服之者。戊午则伎女服大红縐纱夹衣,未踰年而民间皆洒线,皆大红矣。” 2.指绣花衣服。《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这 顾 家的洒线是如今的时兴,每套比寻常的洒线衣服贵着二两多银哩。”
- 洒派
sǎ pài
1.谓古代富户将田地分派到他人名下,用这种化整为零的手法逃避赋税。 2.分派;分摊。
- 洒洒
sǎ sǎ
形容文辞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