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民文学
píng mín wén xué
1.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 这个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还只能是提倡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文学。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有些人说:‘ 中国 已有平民文学’,其实这是不对的。”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的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 2.指民间文学。
- 市民文学
shì mín wén xué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 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 民间科学
mín jiān kē xué
主要活动在民间的科学活动,没有经过官方认证,由科学爱好者发起的活动。
- 民间文学
mín jiān wén xué
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戏曲、 民间曲艺、歌谣等在内的、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
- 民族学
mín zú xué
“民族学”1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 由’γos〔ethnos〕和 λγos〔logos〕两字组成,是指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学问。英文的Ethnology、法文的 Ethnologie、 德文的 Vlkerkunde都是民族学的意思。
- 学民
xué mín
指有知识的人,儒生。
- 民学
mín xué
民校。
- 字民
zì mín
抚治、管理百姓。
- 民语
mín yǔ
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 一般言简意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 诬民
wū mín
1.欺蒙百姓。《孟子·縢文公下》:“ 杨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2.诬陷臣民。 宋 王安石 《谢手诏慰抚札子》:“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搆,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
- 民族意识
mín zú yì shí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 良民证
liáng mín zhèng
指抗 日 战争时期, 日 寇占领区伪政权颁发的居民身份证。 孙犁 《白洋淀纪事·像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毁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 薛淑华 《想起当年泪满襟》:“谁知道三个月后不但不叫我们走,而且把 老梁 的‘良民证’给扣下了。”
- 选民证
xuǎn mín zhèng
选民参加选举时证明其资格的证件。
- 民讼
mín sòng
民众的诉讼事宜。
- 民讹
mín é
人们的谣言。 语本《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亦孔之将。” 郑玄 笺:“讹,伪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逮叔世民讹,狙诈飈起,谿谷不能踰其险,鬼神无以究其变。”
- 议民
yì mín
与郡县官议论政事的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