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毡韦
zhān wéi
指毛毡和皮革做的衣服。
- 毡笠
zhān lì
亦作“氊笠”。毡制的笠帽。
- 孖毡
mā zhān
广东 旧称与外国商人贸易的经纪人为“孖毡”。即英语merchant的粤语译音。
- 蛩毡
qióng zhān
见“ 蛩蛩毡 ”。
- 无毡
wú zhān
没有毡子。唐 郑虔 为国学 广文馆 博士,在官贫约, 杜甫 赠诗有“坐客寒无毡”句。见《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后以“无毡”为居官清寒之典。 唐 杜甫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 苏司业 ,时时与酒钱。”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 公业 有田常乏食, 广文 好客竟无毡。” 宋 黄庭坚 《次韵张秘校喜雪》:“学子已占秋食麦, 广文 何憾客无毡。”
- 青毡故物
qīng zhān gù wù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晋 裴启 《语林》:“ 王子敬 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畧尽。 子敬 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 子敬 因呼曰:‘石染青氊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於是羣偷置物惊走。”按,《晋书·王献之传》也载此事。后遂以“青毡故物”泛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 清 吴锡麒 《水仙子·归兴》曲之一:“算青毡故物难离,请图作村夫子,去教些牛舍儿,归矣茅茨。”亦省作“ 青毡 ”。 唐 杜甫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慨青毡之未復,誓铁砚以相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武肃铁券》:“天兵南下时,其家人窃负(铁券)以逃,而死於难,券亦莫知所在。越再丙子,渔者偶网得之……用十斛穀易得,青毡復还,诚为异事。”
- 擀毡
gǎn zhān
1.用羊毛、驼毛等擀制成毡子 2.蓬松的绒毛、头发等结成片状 3.也作赶毡
- 毛里拖毡
máo lǐ tuō zhān
畏缩不前貌。毡为毛制,在毛里拖行,则涩滞难移。
- 毡房
zhān fáng
圆顶帐篷,用木条做骨架,上蒙毡子
- 毡庐
zhān lú
1.亦作“氊庐”。 即毡帐。《新唐书·北狄传·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庐,环车为营。”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宿造毡庐开,行逢猎骑合。” 清 赵翼 《潞江》诗:“经年马背安居地,每夕氊庐托宿家。”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西穷版屋,北罄毡庐。”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二:“一辞椒屋风尘远,去託氊庐沙磧深。”参见“ 毡帐 ”。
- 毡巾
zhān jīn
男子用的毡制的头巾。
- 倒毡子
dǎo zhān zi
一种传统婚俗仪式。
- 蛩駏毡
qióng jù zhān
见“ 蛩蛩毡 ”。
- 油毡纸
yóu zhān zhǐ
用动物的毛或植物纤维制成的毡或厚纸坯浸透沥青后所成的建筑材料。 有韧性,不透水。亦名油毛毡。《新华月报》1952年第11期:“轻工业产品各种新的品种日益增多。如油毡纸,绝缘纸等。”
- 餐毡苏
cān zhān sū
指 苏武 。汉武帝 遣 苏武 使 匈奴 , 匈奴 扣留 苏武 ,迫降。 武 不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武 置大窖中,絶不饮食。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 以为神,徙置 北海 上无人处,使放牧公羊,表示须“羝乳乃得归”。 苏武 “杖 汉 节牧羊”,吃尽辛苦,历十九年而归 汉 。 汉 仅拜为典属国,不久又免官。事见《汉书·苏武传》。 宋 苏轼 《次前韵送刘景文》:“尔来又见三黜 柳 ,共此煖热餐氊 苏 。”
- 蛩蛩毡
qióng qióng zhān
有蛩蛩距虚图案,象征成双成对的毛织坐卧具或垫具。 晋 嵇含 《伉俪》诗:“夏摇比翼扇,冬卧蛩蛩毡。” 清 孙枝蔚 《观新人车》诗:“堦下合欢树,堂中百子图;今夕蛩蛩毡,明年凤将雏。” 唐 张鷟 《游仙窟》:“十重蛩駏毡,八叠鸳鸯被。”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丝幙红牵,对梅梁曖日,蛩毡坐暖,香风满,连理枝头花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