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炙毂
zhì gǔ
见“ 炙輠 ”。
- 接毂
jiē gǔ
车毂相接。形容车多。
- 辇毂下
niǎn gǔ xià
犹言在皇帝车舆之下。代指京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輦轂下,二十餘年矣。”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今輦轂下,民食不造岁,汤火之忧也。” 元 曾瑞 《哨遍·思乡》套曲:“輦轂下人生有幸,乐太平歌舞同欢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焦螟》:“道士曰:‘輦轂下,何容尔辈久居?可速去!’”
- 毂下
gǔ xià
1.辇毂之下。旧指京城。 2.旧时谈话和书信中对人的敬称。
- 一毂辘
yī gǔ lù
一骨鲁。
- 绾毂
wǎn gǔ
地处交通要道,可以扼制通行
- 推轮捧毂
tuī lún pěng gǔ
抬起车毂,推动车轮。比喻推荐人才。
- 京毂
jīng gǔ
犹京辇。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旌帛三及门,不免至京轂。”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越自少年时,低回客京轂。”
- 贰毂
èr gǔ
重毂。毂,车轮中心贯穿车轴的圆木。
- 韦毂
wéi gǔ
用皮革包裹的车轮。 施于御辇,取其行驶安稳。古代用以征聘贤才。
- 方毂
fāng gǔ
犹并驾。两车并行。
- 挂毂
guà gǔ
亦作“掛轂”。谓车轴相撞。极言街市繁盛。《太平御览》卷七七六引 汉 桓谭 《新论》:“ 楚 之 郢都 ,车掛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新而暮衣弊。”
- 笠毂
lì gǔ
1.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 《左传·宣公四年》:“ 伯棼 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又射,汏輈,以贯笠轂。” 杜预 注:“兵车无盖,尊者则边人执笠,依轂而立,以御寒暑,名曰笠轂。此言箭过车辕及王之盖。” 2.借指兵车。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居笠轂而掌兵,出 兰池 而典午。”
- 毂輠
gǔ guǒ
车上盛贮油膏用以滑润车轴的小壶。
- 日毂
rì gǔ
太阳。
- 推毂
tuī gǔ
1.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 2.推动;协助。 3.荐举;援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