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递毁
dì huǐ
依次毁废。
- 毁阙
huǐ quē
谓败坏节操德行。
- 颓毁
tuí huǐ
1.坍塌毁坏。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西有二石闕,虽经頽毁,犹高丈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其侧不远,有 如来井 及浴室,井犹充汲,室已頽毁。”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明年 河 復,本观殿宇頽毁且尽,师次第缮完,寻復一新。”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浮图之始》:“荒芜頽毁,彫落略尽矣。”一本作“ 穨毁 ”。 2.衰落败坏。《晋书·儒林传序》:“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頽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一本作“ 穨毁 ”。 3.穨毁:毁坏。《晋书·儒林传序》:“﹝ 有晋 ﹞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穨毁。”
- 败毁
bài huǐ
毁坏。
- 毁罚
huǐ fá
谴责惩罚。
- 衆毁
zhòng huǐ
众多的诽谤。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 萋毁
qī huǐ
指谗言中伤。
- 闲毁
xián huǐ
亦作“间毁”。诽谤。
- 毁齿
huǐ chǐ
1.指儿童乳齿脱落,更生恒齿。 汉 刘向 《说苑·辨物》:“男八月而生齿,八岁而毁齿……女七月而生齿,七岁而毁齿。” 2.借指儿童七八岁;童年。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自毁齿已上,父兄鬻卖,以覬其利。” 宋 司马光 《河南志》序:“ 次道 自毁齿至於白首,从事其间,未尝一日捨置,故其见闻博洽,当时罕伦。” 清 方苞 《七思》:“忆小生兮棠之鄙,兄束髮兮余毁齿。”
- 毁疾
huǐ jí
犹毁病。
- 毁落
huǐ luò
1.毁坏脱落;破损失落。 2.撤除神主。
- 沮毁
jǔ huǐ
诋毁。
- 毁面
huǐ miàn
毁坏面容。
- 积毁
jī huǐ
谓众口不断毁谤。
- 毁辱
huǐ rǔ
1.诋毁污辱。 2.玷辱。
- 破毁
pò huǐ
残破毁坏;摧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