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毁
jiāo huǐ
1.焦苦哀毁。 2.焦烂。
- 毁节
huǐ jié
毁弃气节操守。
- 頽毁
tuí huǐ
1.坍塌毁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西有二石闕,虽经頽毁,犹高丈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其侧不远,有 如来井 及浴室,井犹充汲,室已頽毁。”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明年 河 復,本观殿宇頽毁且尽,师次第缮完,寻復一新。”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浮图之始》:“荒芜頽毁,彫落略尽矣。”一本作“ 穨毁 ”。 2.衰落败坏。《晋书·儒林传序》:“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頽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一本作“ 穨毁 ”。
- 曲毁
qǔ huǐ
极力毁谤。
- 消毁
xiāo huǐ
销毁,毁掉。
- 毁短
huǐ duǎn
诋毁。《三国志·吴志·顾雍传》:“毁短大臣,排陷无辜。”《新唐书·杨收传》:“ 收 不能从, 玄价 以负己,大恚,阴加毁短。”《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武王 自为太子时,不説 张仪 ,及即位,羣臣多毁短之。” 胡三省 注:“毁短,訾毁而数其短也。”
- 猜毁
cāi huǐ
猜忌诋毁。
- 毁病
huǐ bìng
因居丧过哀而生病。
- 毁骂
huǐ mà
辱骂。
- 禁毁
jìn huǐ
禁止刊行并予销毁
- 诽毁
fěi huǐ
毁谤。
- 毁离
huǐ lí
毁谤离间。
- 谗毁
chán huǐ
进谗毁谤。
- 毁败
huǐ bài
1.毁坏。 2.颓败。 3.诋毁失败者。 4.因遭诬谤而身败。
- 羸毁
léi huǐ
指身体因哀伤过度而成疾。
- 毁顿
huǐ dùn
1.因居丧过哀而致精神委顿。《晋书·王戎传》:“帝谓 刘毅 曰:‘ 和嶠 毁顿过礼,使人忧之。’”《南史·褚裕之传》:“﹝ 褚彦回 ﹞遭所生伤,毁顿不復可识,朞年不盥櫛。” 2.破败,倒坍。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宋 王安石 《桂州新城记》:“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