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志
zhèng zhì
1.正确的思想。 2.正当的志向。 3.端正志向。
- 正身清心
zhèng shēn qīng xīn
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 心正笔正
xīn zhèng bǐ zhèng
心正写出来的字就端正
- 正心正念
zhèng xīn zhèng niàn
保持正直的内心,保持坚定的信念。
- 心正
xīn zhèng
心意纯正不偏。
- 正心
zhèng xīn
1.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2.公正无私之心。
- 正德
zhèng dé
1.端正德行。 《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孔颖达 疏:“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 2.纯正的道德。《逸周书·大聚》:“万财既成,放此为人,此谓正德。”《国语·楚语上》:“明精意以导之罚,明正德以道之赏。”
- 御正
yù zhèng
1.控驭使不偏斜。 《管子·戒》:“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 2.官名。 北周 所置。《周书·申徽传》:“ 明帝 以御正任总丝纶,更崇其术为上大夫,员四人,号大御正,又以 徽 为之。”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御正以官触父名,不拜。”《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二年》:“六月,乙酉, 周 使御正 殷不害 来聘。” 胡三省 注:“《周书·申徽传》曰:‘御正,任专丝纶’,盖中书舍人之职也。《北史·卢辩传》:‘ 武成 元年,增置御正四人,位上大夫。’考之《唐六典》则曰:‘ 后周 依《周官》,春官府置内史中大夫,掌王言,盖比中书监、令之任,后又增为上大夫……’然则为御正者,亦代言之职,在帝左右,又亲密於中书。 杜佑 《通典》:‘御正属天官府。’” 3.官名。 五代 宫中女官。《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至 庄宗 时,后宫之数尤多,有昭容,昭仪,昭媛,出使、御正……其餘名号,不可胜纪。”
- 正御
zhèng yù
谓供奉帝王的物品。
- 正徒
zhèng tú
常供官役的役徒。 别于临时征调的役夫。《左传·襄公九年》:“使 华臣 具正徒。” 杜预 注:“正徒,役徒也。司徒之所主也。” 孔颖达 疏:“司徒所具正徒者,常共官役,若今之正丁也。”《汉书·五行志上》:“表火道,储正徒。”
- 正律
zhèng lǜ
1.正式的规定。 2.乐律中的主调。其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 正役
zhèng yì
1.明 代赋役制度之一。即里甲法。《德化县志·役法》:“国朝役制:一里十甲,挨次轮差。有正役,谓之里甲,有泛役,谓之均徭。正役,凡十家为甲,别推有产力者为之长,一里之地,为十甲者共一百一十家,循环应役。催办钱粮,勾摄公事,及出办上供物料。”《赤县新志》:“里,每十户甲首一名,岁轮一户应役,十年而周,谓之正役,谓之递年……旧例,止令输纳物料,供给差使而已。今则百凡官府所需,悉出於此。” 明 黄绾 《明道篇》卷四:“每岁正役轮该里长一人出官应役,管摄一里之事。” 2.旧时兵役制之一。 民国 二十二年公布之兵役法规定:现役期满,退伍服正役。正役为期六年,在乡应赴规定之演习,战时动员召集之。
- 彭正银
péng zhèng yín
1952年生,湖南保靖人,土家族,中共党员,教授。
- 正方形
zhèng fāng xíng
四边都相等的矩形
- 正形
zhèng xíng
1.端正外形。 2.指活人的形体。
- 正当时
zhèng dāng shí
正是时候,符合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