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正行
wǔ zhèng xíng
五正行指五种纯正之行。
- 正二八摆
zhèng èr bā bǎi
见“ 正儿巴经 ”。
- 拨乱返正
bō luàn fǎn zhèng
拨:治理;乱:乱世;返:回复;正:正常。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正五九
zhèng wǔ jiǔ
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 南洲 ,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 宋 元照 《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 唐 武德 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正五九仕宦者不交印,俗忌牢不可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正五九不上官,自 唐 以来,有此忌矣。”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正五九月》。
- 义正辞约
yì zhèng cí yuē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 亦作“辞顺理正”。
- 公平正义
gōng píng zhèng yì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大型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
- 正义感
zhèng yì gǎn
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道德情感指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强化个体正义感,形成强大的社会正义感氛围,不仅有利于个人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获得更多的道德自由,而且有利于团结他人、维护正义原则、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
- 举正
jǔ zhèng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友悌》:“ 毕构 为 益州 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 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 顺帝 时,迁 冀州 刺史。故人为 清河 太守, 章 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 丽正门
lì zhèng mén
宋 元 时京师内城的正南门。
- 东正教
dōng zhèng jiào
见〖正教〗。
- 正丘首
zhèng qiū shǒu
传说狐将死时,必先摆正头的方向,使头朝着其穴所在的故丘,以表示不忘本,叫做“正丘首”。
- 专柜正品
zhuān guì zhèng pǐn
就是告诉你这个产品是绝对的正品货,不是假冒伪劣的。
- 正其谊不谋其利
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
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 身正不怕影儿歪
shēn zhèng bù pà yǐng ér wāi
谓只要行为端正,不怕别人有不良的看法。
- 守正不回
shǒu zhèng bù huí
坚守正道,不屈从。
- 不当不正
bù dāng bù zhèng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 表示端端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