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楯
jiǎ dùn
1.亦作“ 甲盾 ”。盔甲和盾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墨子·非攻中》:“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居无何, 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宋史·外戚传中·李昭亮》:“ 昭亮 从轻骑数十人,不持甲盾弓矢。” 2.泛指武器。 清 唐甄 《潜书·卿牧》:“无征伐转输之劳,以造舟车,增甲楯。” 3.指披甲持盾的士兵。《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宋 李纲 《议国是》:“夫 吴 伐 越 , 勾践 以甲楯三百,栖於 会稽 。” 4.披甲持盾。 明 刘基 《次韵追和音上人》:“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鐘老衲闲。” 5.指仪仗卫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仪卫具五兵,今不言他兵,独以甲楯为名者,行道之时,甲楯居外,餘在内。”
- 楯矛
dùn máo
《韩非子·难势》:“人有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因以“楯矛”比喻事物互相抵触。
- 矛楯
máo dùn
亦作“ 矛盾 ”。 《韩非子·难一》:“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 阑楯
lán dùn
栏杆。
- 橹楯
lǔ dùn
大盾。
- 戟楯
jǐ dùn
见“ 戟盾 ”。
- 楯瓦
dùn wǎ
盾脊,盾牌中间的突起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师及 齐 师战于 炊鼻 。 齐 子渊捷 从 洩声子 ,射之,中楯瓦。” 杜预 注:“瓦,楯脊。”
- 武头楯
wǔ tóu dùn
即虎头盾。兵器名。
- 楯郎
dùn láng
手执盾牌立于帝宫台阶两旁的卫士。
- 鬻矛誉楯
yù máo yù dùn
指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 楯鼻
dùn bí
盾牌的把手。
- 鲙楯
kuài dùn
鳓鱼的别种。形短而圆,状类树楯,故名。产于海。 明 胡世安 《异鱼赞闰集·鲙楯》:“鱠之大者,状楯得名,脯同嚼蜡,市肆攸轻。”自注:“鱠楯,鱠鱼大者,形短而员,状类如楯,故名。重可数百觔,渔人不常得之,间有脯而出于枯鱼之肆。人厌其肉老无味,空负大名耳。”
- 陛楯郎
bì dùn láng
执楯立于殿陛两侧的侍卫。
- 龙楯
lóng dùn
见“ 龙盾 ”。
- 楯轩
dùn xuān
指有栏杆的长廊或小室。
- 楯梯
dùn tī
古代攻城的长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