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骨
jǐ zhuī gǔ
椎骨
- 椎炼
zhuī liàn
锤击冶炼。
- 椎心痛恨
chuí xīn tòng hèn
表示捶打胸口十分痛心悔恨。
- 椎卉
zhuī huì
见“ 椎髻卉裳 ”。
- 椎轮
chuí lún
1.原始的无辐车轮。亦以指栈车。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轮之质?” 吕向 注:“椎轮,古栈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夫 汉 儒以训詁专门, 宋 儒以义理相尚。似 汉 学粗而 宋 学精,然不明训詁,义理何自而知。概用詆排,视犹土苴,未免既成大輅,追斥椎轮;得济迷川,遽焚宝筏。” 严复 《救亡决论》:“第即使其説诚然,而举划木以傲龙驤,指椎轮以訾大輅,亦何足以助人张目,所谓詬弥甚耳。” 2.比喻事物草创。 唐 白居易 《白苹洲五亭记》:“盖是境也,实 柳守 滥觴之, 颜公 椎轮之, 杨君 繢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清 钱谦益 《<草堂诗笺>元本序》:“今年 长孺 以定本见眎,亟请鋟梓,仍以椎轮归功於余。”
- 椎轮大辂
zhuī lún dà lù
语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夫椎輪爲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后因以“椎輪大輅”比喻事物由简到繁,由粗到精,逐步完善。亦用以称创始者。 别士 《刊印<宪政初纲>缘起》:“未知其事者,可以得其涯略;已知其事者,可以留備檢查;其諸立憲之一助乎,吾知此爲 中國 憲法史之椎輪大輅也。” 茅盾 《重印<中国神话研究ABC>感赋》:“病眼迷離感慨多,椎輪大輅竟如何。”
- 椎髻卉裳
zhuī jì huì cháng
椎状的发髻,草制的衣裳。多为边远、未开化地区人的妆饰,因亦借指边远、未开化地区的人。 唐 柳宗元 《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惟 柳州 古为南夷,椎髻卉裳,攻劫鬭暴。虽 唐虞 之仁不能柔, 秦 汉 之勇不能威。”亦省作“ 椎卉 ”。 明 李东阳 《送福建参政徐君序》:“海外接 倭 夷之国,椎卉之徒,潜度窃掠。” 明 李东阳 《新宁县石城记》:“惟郡之墟,中有夫夷,地险且巇,溪回峒旋,椎卉为邻,以世以年。”
- 无脊椎动物
wú jǐ zhuī dòng wù
生物学名词。 除脊椎动物以外所有动物的总称。主要特点是体内无脊椎骨,神经系在腹面,心脏在背面,故又有“腹神经动物”之称。
- 椎结箕踞
zhuī jié jī jù
见“ 椎髻箕坐 ”。
- 椎髻髽首
zhuī jì zhuā shǒu
古代边远少数民族的一种发式。 借指边远少数民族。
- 椎锋
zhuī fēng
冲击敌人前锋。《新唐书·段志玄传》:“ 高祖 兴,以千人从,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下 霍邑 、 絳郡 ,攻 永丰仓 ,椎锋最。”《资治通鉴·汉景帝三年》:“ 吴王 问诸老将,老将曰:‘此年少,椎锋可耳,安知大虑!’”
- 犍椎
jiān zhuī
亦作“ 犍槌 ”。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 晋 法显 《佛国记》:“﹝ 于闐 ﹞国主安堵 法显 等於僧伽蓝。僧伽蓝名 瞿摩帝 ,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黑云若起,急击犍椎,我闻其声,恶心当息。” 宋 道诚 《释氏要览·杂记》:“今详律,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椎也。”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尔来一百年,復见大会设, 恒河 左右流,犍槌声不絶。”
- 椎髻
zhuī jì
1.亦作“ 椎结 ”。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史记·货殖列传》:“ 程郑 , 山东 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 卓氏 ,俱居 临邛 。”《汉书·李陵传》:“两人皆胡服椎结。” 颜师古 注:“结读曰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或断髮,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 郭沫若 《女神·湘累》:“老翁一人,银发椎髻,白须髯,袒上身。”借指椎髻之人或其所居之区。 唐 李咸用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椎髻担餔餉,庞眉识稔年。” 宋 梅尧臣 《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 桂林 地险通椎髻, 阳朔 峯奇削剑鋩。”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窃惧东南异日之忧,不在长毛,而在椎髻也。” 2.汉 梁鸿 妻 孟光 “椎髻,著布衣”,愿与“梁鸿”俱隐。后遂以“椎髻”形容为妻贤良,衣饰简朴,与夫共志。 明 吴从先 《金小品传》:“澹泊以明得意,即椎髻而前,守约以示无求。” 清 唐孙华 《遣家人迎内入都》诗:“啼妆应损当年面,椎髻须留见在身。” 王闿运 《蔡夫人墓志铭》:“ 姜生 游学,妇织姑炊,割彼私孌,坐驶芳时,椎髻偕隐。”参见“ 椎布 ”。
- 椎榻
zhuī tà
见“ 椎搨 ”。
- 椎碎
zhuī suì
击碎。
- 椎斧
zhuī fǔ
椎和斧。亦借指古代仪仗队中持椎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