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荆度棘
chuān jīng dù jí
穿越荆棘丛生处。喻多经艰难路途。《西游记》第六四回:“原來那 孫大聖 與 八戒 、 沙僧 ,牽着馬,挑着擔,一夜不曾住脚,穿荆度棘,東尋西找。”
- 屯棘
tún jí
艰难,纷乱。
- 棘实
jí shí
酸枣。
-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公 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
- 棘木之听
jí mù zhī tīng
谓公卿听讼断狱。
- 荆棘丛生
jīng jí cóng shēng
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 繁鸟萃棘
fán niǎo cuì jí
萃:聚集;棘:酸枣树。
- 槐省棘署
huái shěng jí shǔ
三公九卿的官署。
- 槐棘
huái jí
1.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 南朝 梁 任昉 《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 三槐九棘 ”。 2.《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 艰棘
jiān jí
1.指亲丧。 2.困苦,危难。 3.犹艰诘。晦涩曲折。
- 棘榛
jí zhēn
荆棘。
- 荼棘
tú jí
比喻遭遇极坏。
- 棘茨
jí cí
荆棘蒺藜。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东亭》:“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宋 苏辙 《祭张宫保文》:“公守 西蜀 时,予先君幅巾田服尺书见,公一见而知,曰:‘此鸿鵠困于棘茨。’”
- 枸棘
gǒu jí
灌木名,似枸杞。
- 枳棘
zhǐ jí
1.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 2.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
- 棘枳
jí zhǐ
棘木与枳木。 二者皆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