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格
zǔ gé
1.阻挠,阻碍。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时相 吕申公 喻太常少卿 梁燾 ,阻格不行。” 2.扞格不通,困难。《朱子语类》卷一○八:“又事体重大,阻格处多,决然难行。” 3.半途而废。 清 顾炎武 《田功论》:“天有旱涝,岁有丰凶,若 何承矩 之初年种稻,霜早不成,几於阻格。”
- 正格
zhèng gé
格律诗常用的格式。 与偏格相对。如五言诗第二字仄入、七言诗第二字平入,谓之正格;反之,则谓之偏格。
- 逸格
yì gé
超逸的格调。
- 应格
yìng gé
合格,符合标准。
- 令格
lìng gé
令、格均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国家的法令或规章。《新唐书·刑法志》云:“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魏书·刑罚志》:“十二年詔:‘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新唐书·舒元舆传》:“岁有才德纔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 格非
gé fēi
纠正错误。语出《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 清 郑珍 《宿颍桥》诗:“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
- 風格
fēng gé
1.风度;品格。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膺 风格秀整,高自标特,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北史·张亮传》:“然少风格,好财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洁。” 五代 齐己 《还黄平素秀才卷》诗:“如君好风格,自可继前贤。”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杜士全授中宪大夫赞治尹妻施氏加封恭人制》:“妇人之相助其夫也,同于宾友;人主之省视其臣也,近于户庭。风格有不美,而天下有不治矣乎?” 徐迟 《井冈山记》:“但他讲了一个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格,极为平凡的事迹,崇高的风格。” 2.气度;气魄。《晋书·和峤传》:“ 嶠 少有风格,慕舅 夏侯玄 之为人,厚自崇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鉴虚 为僧,颇有风格,而出入内道场,卖弄权势,杖杀于 京兆府 。” 3.丰采;风韵。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韦氏 ﹞即兵部之姨妹也。余虽不及见,每闻长属説其风格容仪,真神仙也。” 宋 范成大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名卿绪前辈,风格如玉山。”《花月痕》第七回:“﹝ 曼云 ﹞风格虽不及 梧仙 ,而风鬟露鬢,妙丽天然。” 4.指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成果中所表现出的格调特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陆机 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宋 司马光 《虞部郎中李君墓志铭》:“君喜为诗,有前人风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金陵 有二诗人:一 蔡芷衫 ,一 燕山南 。 蔡 专主风格浑古, 燕 专尚心思雕刻。” 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个性、选择的题材、运用文学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生活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切总汇起来构成他的风格。” 5.泛指事物的特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 陈九 ﹞居数日,容益光泽,言论多风格。” 老舍 《樱海集·牺牲》:“他的话老有这么种别致的风格,使人没法答碴儿。” 叶圣陶 《火灾·归宿》:“那些房屋与蜂房式的店铺或厂屋全然两样,有各异的风格和结构。”
- 格限
gé xiàn
指规定的资格。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以 保安 之不才,厄选曹之格限,更思微禄,岂有望焉。”《资治通鉴·唐高宗总章二年》:“大略 唐 之选法,取人以身、言、书、判,计资量劳而拟官……人有格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入等者得不限而授。”
- 贱格
jiàn gé
: 贬 下贱。
- 考格
kǎo gé
1.核定应试人的等第。《南齐书·谢超宗传》:“都令史 骆宰 议,策秀才考格,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 2.谓考核官吏的治绩,以定升转。 北魏 萧宝夤 《论考绩表》:“其内外考格,裁非庸管,乞求博议,以为画一。”《通典·选举三》:“ 景明 以来考格,三年成一考,转一阶。”
- 逾格
yú gé
亦作“踰格”。犹破格。
- 着格
zhe gé
规定的格式。
- 格量
gé liàng
1.品格器量。《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玄 格量弘济,临斩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然其愷悌玄澹,格量高俊,含弘博恕,忠粹篤诚;非今之人,三代士也。” 2.推究、衡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穆文简论格物》:“考之内典,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解《分别功德品》云:格量功德。又云:格量多少。其一篇内,格量字甚多。”
- 资格
zī gé
1.为获得某一特殊权利而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2.从事某种活动时间长短所形成的身分
- 顶格
dǐng gé
1.即天花板。 2.书稿排版时,排完一行接排下一行时,齐版口起排,不留空格,称“顶格”。
- 格登
gé dēng
1.象声词。《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两个人牵了我的驴头,一路走上去,走到暖阁上,走的地板格登格登的一路响。”《老残游记》第十回:“一息工夫,只听迴廊上格登格登,有许多脚步儿响。” 曹禺 《日出》第二幕:“[ 李石清 ]外面套上一件崭新的黑缎子马褂,格登格登地走进来。” 2.形容突然受惊而心脏猛地一跳。《小说月报》1981年第6期:“突然,我心里一格登,她去海边,会不会……后来简直就好象看到她就要往海里跳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