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敝唇枯
shé bì chún kū
见“ 舌敝唇焦 ”。
- 枯吟
kū yín
犹苦吟。
- 枯乾
kū qián
1.枯竭;枯萎。 元 吴莱 《小园见园丁缚花》诗:“皮肤早蝎蚀,骨髓愳枯乾。” 老舍 《骆驼祥子》四:“河岸北的麦子已吐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 2.指枯死之人或物。 明 刘基 《题林以仁平反诗卷》诗:“抗词动鬼神,润泽生枯乾。”
- 枯杨之稊
kū yáng zhī tí
比喻老翁娶少女为妻。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余自傷年老,不欲爲枯楊之稊。”参见“ 枯楊生稊 ”。
- 永不枯竭
yǒng bù kū jié
永远不会干枯、完结、结绝、枯绝的意思。一般意指有发展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水之有源。
- 燥荻枯柴
zào dí kū chái
荻:荻草,似芦苇。 干燥的荻草,干枯的柴木。指易燃之物。
- 枯肠渴肺
kū cháng kě fèi
枯:枯竭。形容人十分饥渴。
- 焚枯食淡
fén kū shí dàn
烤干鱼,食薄味。 形容生活清苦。
- 枯黧
kū lí
憔悴黧黑。
- 枯瘠
kū jí
1.贫瘠;枯瘦。 2.憔悴,羸瘦。 3.指憔悴羸瘦的人。多指饥民。 4.指枯燥乏味,无文采。
- 枯莲
kū lián
指枯老的莲叶。亦指莲实。
- 枯落
kū luò
凋落;衰残。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义》:“是故天之道以三时成生,以一时丧死。死之者,谓百物枯落也;丧之者,谓阴气悲哀也。” 汉 徐干 《中论·修本》:“《诗》曰:‘……何木不死,何草不萎。’言盛阳布德之月,草木犹有枯落而与时谬者。”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
- 枯迳
kū jìng
见“ 枯径 ”。
- 菀枯
yù kū
语本《国语·晋语二》:“﹝ 优施 ﹞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於苑,己独集於枯。’ 里克 笑曰:‘何谓苑?何谓枯?’ 优施 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后以“菀枯”指荣枯。亦喻指荣辱、优劣等。
- 枯旱
kū hàn
1.指水味涩而色暗。 2.谓酷旱。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檄》:“举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后汉书·齐武縯传》:“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 唐 杜甫 《种莴苣》诗:“枯旱于其中,炎方惨如燬。” 宋 陆游 《感兴》诗之二:“连年况枯旱,关辅尤空虚。”
- 枯树新芽
kū shù xīn yá
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