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本
dǐ běn
1.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本子 2.校勘时作为依据的本子
- 缀字课本
zhuì zì kè běn
附有练习的教拼字的书
- 信以为本
xìn yǐ wéi běn
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 赓本
gēng běn
抵偿成本。
- 拓本
tà běn
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拓片装订成的本子)
- 简本
jiǎn běn
比原著在内容、文字等方面比较简单或简略的版本
- 本善习远
běn shàn xí yuǎn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习性却相差很远。
- 本本主义
běn běn zhǔ yì
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 够本
gòu běn
保本,不赚不亏。竞赛或交易中使收益和损失或其他有利性和不利性两抵
- 覆刻本
fù kè běn
覆刻本也称翻刻本。
- 蓝本
lán běn
编修书籍或绘画时所根据的底本
- 本原
běn yuán
1.根源,根由。《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宋 苏辙 《御试制策》:“臣请为陛下推其本原,而极言其故。”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上:“説者谓 东汉 多名节之士,赖以久存。跡其本原,正在 子陵 钓竿上来。”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管子·水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戴望 校正引 王引之 曰:“本原、根荄、宗室,皆谓根本也。”《汉书·董仲舒传》:“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宋 陆游 《自责》诗:“文章跌宕忘绳墨,学问荒唐失本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若夫 娄师德 都督 丰州 ,亲衣皮裤率士屯田,积穀百万,无转餉和糴之费,此又裕餉之本原在於平日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还在 汉昭帝 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 3.推究,推本溯源。《墨子·兼爱下》:“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六圣之德泽,覆露生养,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实,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4.根底,基础。 宋 曾巩 《制诰拟词·相制二》:“某行无錙磷,学有本原。材諝智谋,淑问惟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清 顾炎武 《与周籀书书》:“为山覆簣,当加进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务本原之学。”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号为作新体诗者所敢重也。” 5.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 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 不忘本
bù wàng běn
不忘记原来的感情、原来的志向,不忘记做人的本分。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邋遢本
lā tà běn
南宋 绍兴 年间 四川 刻七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齐书》,至 元 代版子大部模糊漫漶,著录家称以旧板印成之书为“邋遢本”。七史版式半页九行,每行十八字,故又称为“九行邋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