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离扑朔
mí lí pū shuò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 颁朔
bān shuò
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谓之“颁朔”。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 宋 曾巩 《谢熙宁十年历日表》:“故颁朔之旧章,为守邦之先务。” 元 耶律楚材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之二:“顒观颁朔施仁政,竚待更元布德音。”
- 玄朔
xuán shuò
北方。
- 告朔
gào shuò
1.周 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 郑司农 云:‘……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诸侯。’”《穀梁传·文公十六年》:“天子告朔于诸侯。”《大戴礼记·用兵》:“ 夏桀 、 商紂 羸暴於天下……不告朔於诸侯。” 2.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 杜预 注:“经称‘告月’,传称‘告朔’,明‘告月’必以朔。” 3.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明 阎尔梅 《观虎丘祭厉坛者》诗:“初冬黑畤具衣裳,告朔喧闐傀儡塲。” 4.见“ 告朔餼羊 ”。
- 视朔
shì shuò
古代天子﹑诸侯每月朔日祭告祖庙后,在太庙听政,称"视朔"。
- 卓朔
zhuó shuò
谓直竖。
- 听朔
tīng shuò
古代帝王、诸侯于每月初一听朝治事前所行之礼。谓听治一月之政自此日告朔后始之。
- 声朔
shēng shuò
声教正朔。指帝王之治。
- 幕朔
mù shuò
幕北。
- 既朔
jì shuò
朔日的第二天。即农历初二。
- 平朔
píng shuò
1.又称“恒朔”。 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 2.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
- 无朔
wú shuò
《春秋》记载日蚀时间,有的只书日(干支)而不书朔,称为“无朔”。《元经》卷八“ 元嘉 十九年……秋七月甲戌晦日,日有蚀之” 唐 薛收 传:“案,《春秋》书日食或无朔而有日者,或无朔无日者,或有朔无日者,餘则日朔皆满。”
- 元朔
yuán shuò
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唐 德宗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旧唐书·李珏传》:“元朔未改,园陵尚新。” 清 钱谦益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诗:“淑气和风应候来,王春元朔併相催。”
- 北朔
běi shuò
北方;北方之地。
- 龙朔
lóng shuò
见“ 龙荒朔漠 ”。
- 禀朔
bǐng shuò
亦作“禀朔”。奉行正朔。喻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