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谕
míng yù
明白告示。《穀梁传·桓公六年》:“脩教明諭,国道也。” 范宁 注:“脩先王之教以明达於民,治国之道。”
- 明昏
míng hūn
明暗;阴晴。
- 明牌
míng pái
明牌指彩券开奖前,媒体或“消息灵通人士”甚至通灵人士预测的中奖号码。
- 明洁
míng jié
明亮,洁净
- 金明
jīn míng
1.见“金明池”。 2.如金之光明。
- 明问
míng wèn
对别人询问的敬称。
- 點明
diǎn míng
1.启示;说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所以 唐解元 有这首诗,也是点明世人的意思。”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十:“不点明,可能她真的以为开玩笑哩。” 2.查点明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发行时,命该吏对面点明,入封粘实,以防夹带改写。”
- 明法
míng fǎ
1.使法令严明。《管子·幼官》:“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韩非子·南面》:“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无道得小人之信矣。” 2.明确的法令。《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是以圣人审於是非,察於治乱,故设明法,陈严刑,防非矫邪,若隐括辅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 3.通晓法令。《后汉书·郭贺传》:“ 贺 能明法,累官, 建武 中为尚书令,在职六年,晓习故事,多所匡益。” 4.明显的规律。《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説。” 5.汉 、 唐 、 宋 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 汉 建元 初令郡察人材,设四科,其三曰明习法令,为明法的开始。 唐 宋 科举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宋史·选举志一》:“初,礼部贡士,设进士……学究、明经、明法等科。”参阅《通典·选举一》。
- 阳明
yáng míng
1.阳光。《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 2.光明。《后汉书·五行志二》:“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 唐 韩愈 《题炭谷湫祠堂》诗:“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币》:“ 世皇 尝以钱币问太保 刘文贞公 ,公曰:‘钱用於阳,楮用於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 3.指和蔼温顺的秉性。 清 方苞 《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天地之气,蔼然而温和者为阳,惨然而凛慄者为阴。凡妇人之顺於舅姑,宜於家人,慈於子姓者,皆阳明之发也;故其变也激而为义烈。” 4.中医经脉名称。《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 汉 郑玄 注:“脉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 贾公彦 疏:“阳明者,在大拇指本骨之高处,与第二指间。寸口者,大拇指本高骨后一寸是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 5.指东方 青帝 。《云笈七籤》卷四九:“阳明主春,万童开门。” 6.刚强。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光武帝》:“ 光武 与 高祖 不同, 高祖 阳明, 光武 阴柔。” 7.明 王守仁 之号。《明史·王守仁传》:“ 守仁 天姿异敏……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 宋 周 程 二子后,惟 象山 陆氏 简易直捷,有以接 孟氏 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説。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 明表
míng biǎo
鲜明的榜样、表率。
- 明暗
míng àn
1.亦作“明闇”。明与暗;明显与隐晦。 2.比喻政治清明与黑暗。 3.喻指聪慧或愚昧。 4.比喻真假;是非。
- 犂明
lí míng
亦作“犁明”。 黎明。犂,通“ 黎 ”。《史记·吕太后本纪》:“ 孝惠 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 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犂明, 孝惠 还, 赵王 已死。”《史记·齐太公世家》:“ 太公 闻之,夜衣而行,犂明至国。” 司马贞 索隐:“犂犹比也。一云犂犹迟也。”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六日犁明,促侍女整粧,往 和桥 地藏庵 进香。”
- 祖明
zǔ míng
传说中的食鬼神兽。 后世或制其形入于墓葬以厌胜。
- 明片
míng piàn
是“名片”的不规范用词,指人与人互相介绍用的。
- 睿明
ruì míng
犹圣明。
- 晓明
xiǎo míng
通达,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