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方
xún fāng
1.指天子出巡四方。 2.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
- 方州
fāng zhōu
1.指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淮南子·览冥训》:“背方州,抱圆天。” 高诱 注:“方州,地也。”亦指域内。《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 清 陈梦雷 《华岩岭》诗:“五岳峙方州,臺峰争鼎闢。” 2.指帝都。《文选·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 李周翰 注:“方州,帝都也。” 3.指州郡。 唐 王维 《责躬荐弟表》:“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帝王讳名……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 4.指州郡长官。《资治通鉴·宋顺帝昇平元年》:“诉以其私用人为方州。” 胡三省 注:“古者八州八伯,谓之方伯,后世遂以州刺史为方州。”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他年佐方州,説将尚不纳。” 清 许承卿 《送古古还沛》诗:“自此 虞翻 思弔客,谁从 唐举 问方州。”
- 方峻
fāng jùn
方正严峻。
- 方峭
fāng qiào
棱角分明貌。
- 狩岳巡方
shòu yuè xún fāng
指帝王巡狩方岳。
- 方岳
fāng yuè
四方之山岳
- 方山子
fāng shān zǐ
宋 陈慥 的别称。
- 方山巾
fāng shān jīn
古儒者所戴的软帽。 形制似方山冠。 唐 李白 《嘲鲁儒》诗:“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明 徐咸 《西园杂记》卷上:“ 嘉靖 初年,士夫间有戴巾者,今虽庶民亦戴巾矣;有唐巾、程巾、坡巾、华阳巾、和靖巾……方山巾、阳明巾,巾制各不同。閭阎之下,大半服之。”
- 方山
fāng shān
1.山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南。传说为 秦始皇 凿断 金陵山 以疏 淮水 处,其地四方而峭绝,故名。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秦 ﹞鉴观 秣陵 ,厥有王气,令朱衣三千之众,凿立 方山 ,疏迤水道。” 2.指方山冠。 章炳麟 《杂感》诗之二:“谁教两犬竞呀呀,貂尾方山总一家。恨少 舞阳 屠狗侣,扫除羣吠在 潼 华 。”此借指 汉 族文职官僚。参见“ 方山冠 ”。
- 履方
lǚ fāng
1.立于地上。 2.躬行正道。
- 方屏
fāng píng
一方的屏藩。指地方军政长官。
- 居方氏
jū fāng shì
人皇氏的别号,又称泰皇。
- 局方
jú fāng
本指 宋 太医局所定之药方,后亦泛称一般通用的方剂。
- 方局
fāng jú
1.指大地。 2.犹圈套,迷阵。
- 尺方
chǐ fāng
一尺见方。 极言其小。
- 方尺
fāng chǐ
一尺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