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斩杀
zhǎn shā
1.古代的一种刑罚,杀头或腰斩。 《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郑玄 注:“斩以鈇鉞,若今要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吕氏春秋·仲秋》:“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 2.杀死;砍死。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一:“‘正义之剑’不仅斩杀了空中的鹰,而且还斩杀了水上的鲛。”《新民晚报》 3.18:“对蛇却没有好感,随手掏出手枪射击,甚至用种植可可的大刀斩杀。”
- 斩断
zhǎn duàn
砍断;切断。
- 斩板
zhǎn bǎn
1.亦作“斩版”。谓斩断约束筑土板的绳索。亦指筑土之板。 2.劈柴。
- 监斩
jiān zhǎn
监督执行死刑。
- 斩版
zhǎn bǎn
见“ 斩板 ”。
- 陪斩
péi zhǎn
犹陪绑。
- 斩毒
zhǎn dú
割除因病毒坏死的肌肤。
- 格斩
gé zhǎn
击杀。
- 斩罪
zhǎn zuì
斩首之罪。
- 斩蛟
zhǎn jiāo
斩杀蛟龙。多谓勇士为民除害。
- 锉斩
cuò zhǎn
剁,砍。
- 斩竿
zhǎn gān
“ 斩木揭竿 ”的省称。清 侯方域 《太子丹论》:“斩竿一呼,而天下瓦解。”参见“ 斩木揭竿 ”。
- 齐斩
qí zhǎn
丧服名。指五服中的“齐衰”与“斩衰”。
- 斩袪
zhǎn qū
斩断其袖。 借指旧怨。典出《左传·僖公五年》:“﹝ 重耳 ﹞踰垣而走, 披 斩其袪。” 杜预 注:“袪,袂也。” 孔颖达 疏:“总名为袂,其袂近口,又别名为袪。此斩其袪斩其袖之末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杨 太守 李衡 ,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鉤斩袪,在君为君,遣 衡 还郡,勿令自疑。”《梁书·马仙琕传》:“射鉤斩袪,昔人弗忌。”《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
- 劈波斩浪
pī bō zhǎn làng
词义: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也指勇敢向前的精神。
- 斩将刈旗
zhǎn jiàng yì qí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 形容勇猛善战。同“斩将搴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