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刻
wén kè
1.雕镂文采。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木客大冢者, 句践 允常 冢也……一曰 句践 伐善材,文刻献於 吴 ,故曰木客。” 2.指镌刻文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东逕 马市 石桥 ,桥南有二石柱,并无文刻也。”
- 刻文
kè wén
1.刻印文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会试刻文》:“会试録刻文,先朝多不拘式,如 成化 二年丙戌,五经各刻文三篇,二场乃刻詔。” 2.刻于碑碣、石壁或器物上的文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今传 秦 代度量衡上和若干兵器上的刻文,和《泰山刻石》等比较起来是草率急就的,无疑是草篆,大约也就是 秦 代的隶书吧。”
- 刺文裤
cì wén kù
绣有花纹的裤子。 《太平御览》卷六九五引 南朝 梁 沉约 《俗说》:“ 谢仁祖 年少时,喜著刺文裤出郊郭外,其叔父誚责之, 仁祖 於是自改,遂为名流。”
- 文刺
wén cì
犹名片,名刺。
- 刺文
cì wén
犹刺绣。唐 白居易 《策林二·息游惰》:“劳逸既悬,利病相诱,则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参见“ 刺綉 ”。
- 铁券文
tiě quàn wén
文体名。原为刻于铁券的誓词,后亦偶用作其他誓词。
- 文制
wén zhì
1.见“文制”。 2.亦作“文製”。作文。 3.文教礼乐制度。
- 制文
zhì wén
撰写文章。
- 文学创作
wén xué chuàng zuò
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是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活动。
- 文则
wén zé
文章的法则。
- 分文未取
fēn wén wèi qǔ
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同“分文不取”。
- 分文
fēn wén
1.一分一文,极言钱少。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若谓非贫乏有可送纳,即自 元祐 元年至今,并不曾纳到分文。”《醒世姻缘传》第十回:“分头寻觅足色足数金银,分文不少,托得二人交付进去。”《文明小史》第十一回:“只要他们肯顶名,就是做万民伞的钱,还有那盖造生祠的款子,通统是敝东自己拿出来,决不要他们破费分文。”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我有三千余,与开明书店交涉至今,还是分文得不到。” 2.分析文字。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絶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 龙文刀
lóng wén dāo
指宝刀。
- 四出文钱
sì chū wén qián
古代钱币名。汉灵帝 中平 三年所铸的五铢钱。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边缘,故称。又名四出五铢、角钱。《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三年春……復修 玉堂殿 ,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又铸四出文钱。”参阅 宋 洪遵 《泉志·四出文钱》、 千家驹 郭彦岗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钱币》。
- 文行出处
wén xíng chū chù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 出土文物
chū tǔ wén wù
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也用作落伍、过时的人物或事物的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