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政
bā zhèng
古代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具体内容不一:(1)《书·洪范》:“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后世所称“八政”多指此而言。
- 政体
zhèng tǐ
施政的要领
- 熙政
xī zhèng
修明政治。
- 觥政
gōng zhèng
指酒令。
- 内政
nèi zhèng
1.国家内部的政务 2.皇宫内的事务
- 政典
zhèng diǎn
1.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 2.指政策和制度。
- 仁政
rén zhèng
1.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2.仁慈的统治措施
- 亡政
wáng zhèng
1.失政。 2.乱政。
- 二政
èr zhèng
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左传·闵公二年》:“昔 辛伯 諗 周桓公 云:‘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 杨伯峻 注:“政即国政,正卿也。”
- 汲水政策
jí shuǐ zhèng cè
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
- 迂政
yū zhèng
谓施政不切合实际。
- 争政
zhēng zhèng
争夺政权。 《左传·文公十四年》:“ 周公閲 与 王孙苏 争政。”《左传·襄公十年》:“ 王叔陈生 与 伯舆 争政。” 杨伯峻 注:“争政,犹争权。”
- 柄政
bǐng zhèng
掌握政权;执政
- 善政
shàn zhèng
1.妥善的法则。 《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后汉书·臧宫传》:“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南史·垣护之传》:“木连理,上有光如烛,咸以善政所致。” 明 唐顺之 《廷试策》:“要之,官得其人,则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唐顺宗 即位,下令蠲免民间对官府的各种旧欠……这些,在当时都是善政。” 3.良好的政绩。《新五代史·杂传·史圭》:“﹝ 史圭 ﹞为 寧晋 、 乐寿 县令,有善政,县人立碑以颂之。” 明 宋濂 《碧崖亭辞》:“﹝先生﹞学问富而德行脩,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他们说,自从 马老爷 入阁拜相,善政流传,真是民之父母。” 4.泛指良好的管理。《红楼梦》第六八回:“﹝ 尤二姐 ﹞又见 周瑞 家等媳妇在傍边称扬 凤姐 素日许多善政。”
- 政争
zhèng zhēng
政治斗争。
- 枋政
fāng zhèng
执掌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