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摧志屈道
cuī zhì qū dào
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
- 摧锄
cuī chú
摧毁,去除。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一》:“籀其府焉,徘徊其鐘簴焉,大都积百年之力,以震盪摧锄天下之廉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公私篇》:“然而显以剗除而摧锄之,则又虑夫世必有起而与之为难者。”
- 摧挫
cuī cuò
1.挫折;损害。《后汉书·冯异传》:“其后 蜀 復数遣将閒出, 异 輒摧挫之。” 李贤 注:“ 贾逵 注《国语》曰:‘折其锋曰挫。’”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於天下。” 元 商衟 《一枝花·叹秀英》套曲:“随高逐下,送故迎新,身心受尽摧挫。”《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夫望政府相助者,非谓政府能入会演説也,但使政府能听民自为,不加摧挫,即为得其相助之赐矣。” 2.折断。 宋 辛弃疾 《卜算子·齿落》词:“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明 王世贞 《是何行赠徐汝思参议》诗:“即使乔松亦摧挫,岂唯桃杏能索莫。” 3.折磨,作践。 宋 柳永 《鹤冲天》词:“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见气出不迭,口不暂合,自埋怨,自摧挫,一会家自哭自歌。”
- 彫摧
diāo cuī
犹凋谢;憔悴。宋 梅尧臣 《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为之》诗:“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彫摧。”彫,一本作“ 凋 ”。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怀武昌西山旧游》:“玉堂却忆昔游处,笑问五柳应彫摧?”
- 摧毁廓清
cuī huǐ kuò qīng
出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比喻彻底破处,肃清积弊或陈言。
- 摧剥
cuī bāo
犹摧残。
- 兰摧玉折
lán cuī yù zhé
摧:折断。 兰草、美玉都折断了。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 低摧
dī cuī
1.低首摧眉。形容劳瘁的样子。 唐 柳宗元 《闵生赋》:“心沉抑以不舒兮,形低摧而自愍。” 五代 齐己 《谢王秀才见示诗卷》诗:“谁见少年心,低摧向苦吟。” 宋 苏辙 《次韵吕君见赠》诗:“老病低摧方伏櫪,壮心坚鋭正当年。” 2.低沉悲怆。 宋 苏舜钦 《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诗:“眺听时怀土,低摧动畏人。”
- 摧伏
cuī fú
折伏,制服。
- 黑云压城城欲摧
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
摧:毁坏。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像要把城墙压塌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造成的紧张局面。
- 燎发摧枯
liǎo fà cuī kū
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
- 摧辱
cuī rǔ
摧折,侮辱。《汉书·鲍宣传》:“丞相 孔光 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 宣 出逢之,使吏鉤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魏元忠 以摧辱二 张 ,反为所构,云结少年为耐久朋。”《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盖 係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 梁启超 《论近世国民之竞争及中国前途》:“民无爱国心,虽摧辱其国而莫予愤也。”
- 摧伤
cuī shāng
1.损伤;挫伤。 汉 蔡邕 《伤故栗赋》:“适祸贼之灾人,嗟夭折以摧伤。” 宋 王安石 《邢太保有鹤折翼以诗伤之》:“不为摧伤改性灵,静中犹见好仪形。” 清 方苞 《书<儒林传>后》:“ 汉 兴七十餘年,自天子公卿皆不悦儒术,而诸老师尚守遗经,其并出於 武帝 之世者,皆 秦 汉 间摧伤摈弃而不肯自贬其所学者也。” 胡汉民 《民报之六大主义》:“今之僉人动言我民族歷史无有民权之习惯,以是而摧伤爱国志士之气。” 2.谓伤痛之极。 晋 潘岳 《寡妇赋》:“思缠緜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愴惻。”《隶释·汉凉州刺史魏元丕碑》:“民失慈父,四海之内,莫匪摧伤。”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此予所由摧伤感欷而不能自已也。”
- 激摧
jī cuī
高亢凄怆。晋 左芬 《万年公主诔》:“挽僮齐唱,悲音激摧。士女歔欷,高风增哀。”
- 摧折
cuī zhé
1.毁坏;折断。 2.挫折,打击。 3.忧伤。 4.犹言虚心屈己。 5.犹死亡。
- 摧扑
cuī pū
摧毁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