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资
juān zī
捐助钱财
- 捐输
juān shū
1.犹捐纳。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国朝捐输助餉,始於 康熙 初三藩之变。”《清史稿·选举志七》:“ 光绪 二十一年,新海防例展限,议增武职捐,於拣发外别立一班,俾捐输踊跃。” 2.指因国家有困难而捐献财物。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四:“仅就南洋侨胞而言,据南侨总会的报告,他们自抗战以来,对于祖国的捐输,总数已达三万万元以上。”
- 捐款
juān kuǎn
捐助钱财
- 捐税
juān shuì
各种捐和税收的总称
- 拨捐
bō juān
犹泼弃,倾弃。
- 抵雀捐金
dǐ què juān jīn
犹抵鹊。 谓以金掷雀。
- 捐忿弃瑕
juān fèn qì xiá
忿:怨恨。 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 郑工捐
zhèng gōng juān
光绪 十三年(公元1887年), 河南 郑州 黄河 决口, 清 政府借口治 河 ,颁布了“郑工事例”,有钱的人按此“事例”可以捐官,叫做“郑工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还是个老班子。不然早就补了缺了,只为近来又开了个郑工捐,捐了大八成知县的人,到省多了,压了班。”
- 顶踵尽捐
dǐng zhǒng jìn juān
犹言顶踵捐糜。 指捐躯,牺牲。
- 秋毫见捐
qiū háo jiàn juān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 捐商
juān shāng
旧时承包捐税的商人。
- 捐命
juān mìng
1.失去生命。 谓死。 2.放弃使命。
- 捐残去杀
juān cán qù shā
指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
- 厘捐
lí juān
1.即厘税。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 2.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 咸丰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 ,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迨后天下多事,始创榷货抽釐之制,藉资军餉。釐捐最旺时,岁收二千万。”
- 募捐
mù juān
1.募集捐款或物品 2.通常以慈善为目的进行募集
- 捐势
juān shì
舍弃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