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庭都护府
běi tíng dū hù fǔ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 护勇
hù yǒng
清 代负责地方治安、保卫工作的兵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哨官有哨长一名,有护勇五名;其外有什长,有正勇,有伙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奉了札子,到了船厂,便传齐了一切工匠、小工、护勇等人。”
- 护国运动
hù guó yùn dòng
[Campaign to Defend the Republic] 1915年袁世凯伪造民意,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猛烈反对,孙中山和各地人民积极进行反袁斗争。 蔡锷潜赴云南、会同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1916年初,出兵贵州、四川和两广。贵州、广西、广东先后独立,袁世凯派兵入川镇压,不能取胜,被迫取消帝制,但仍想保持大总统职位,要求停战。5月岑春煊、梁启超在肇庆设军务院,提出以袁退位为讲和条件。四川、湖南相继宣布独立。北洋军将领冯国璋、段祺瑞与袁貌合神离,按兵不动,日本帝国主义决心抛弃袁世凯。袁世凯内忧外惧,于6月6日死去。此后,进步党联络西南各派实力,勾结北洋军阀段祺瑞,以黎元洪继任总统和恢复国会为条件,结束了护国运动
- 加护
jiā hù
保佑、护佑。
- 办护
bàn hù
料理;主持。《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当 中平 末,同年二十餘, 干 好击剑, 义 好办护丧事。”
- 护前
hù qián
1.逞强好胜,不容许别人争先居前 2.恒性护前,耻为人下。--《三国志.朱桓传》
- 护法金刚
hù fǎ jīn gāng
执金刚杵(杵为古 印度 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 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后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 护凭
hù píng
太平天囯 文书名,犹护照。
- 护国军
hù guó jūn
1915年12月 蔡锷 、 唐继尧 、 李烈钧 等反对 袁世凯 称帝,在 云南 宣布讨 袁 ,组织军队,称护国军。1916年6月 袁世凯 病死,由 黎元洪 继任总统,护国军宣布解散。 梁启超 《邵阳蔡公略传》:“以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护国军,提飢卒数千,转战 瀘 敍 间。”
- 护军
hù jūn
1.秦 汉 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 晋 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护军中尉 随何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以中护军与 张昭 共掌众事。” 胡三省 注:“ 秦 置护军都尉, 汉 因之。 高祖 以 陈平 为护军中尉。 武帝 復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 三国 虎争,始有中护军之官。《东观记》曰: 汉 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 魏 晋 以后,资轻者为中护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然 吴 又有左右护军,则 吴 制自是分中、左、右为三部。” 2.唐 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 宋 不设。 清 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 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 清 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清 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 护养
hù yǎng
保护养育,护理培育:~秧苗ㄧ精心~仔猪。 出处 :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又交锋之隘,恤物犹勤,遗犊弃蚕,皆令护养。
- 养护
yǎng hù
1.[建筑物、设备等的]维修,保养 2.对自然资源的有计划的管理以防止开发、毁坏或忽视
- 典护
diǎn hù
监领,督察。
- 护具
hù jù
保护运动中的你免受伤害的一种工具。
- 护兵
hù bīng
保护官吏的兵士
- 关护
guān hù
关心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