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场作戏
féng chǎng zuò xì
逢:遇到;场:演戏的场地。 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 视同儿戏
shì tóng ér xì
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 戏弄
xì nòng
耍弄;捉弄
- 矮子看戏
ǎi zǐ kàn xì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戏谑
xì xuè
1.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2.祢衡戏谑主公,何不杀之。——《三国演义》
- 游戏
yóu xì
1.;游乐;玩耍 2.娱乐活动
- 拿手好戏
ná shǒu hǎo xì
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 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 二龙戏珠
èr lóng xì zhū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 于戏
yú hū
亦作“ 於熙 ”。
- 乐戏
lè xì
1.犹乐妓。 指歌舞艺人。 2.游乐嬉戏。
- 戏法
xì fǎ
魔术的花招;灵巧的、巧妙的、机灵的技艺或演技
- 髦儿戏
máo ér xì
旧时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之戏班或演出的戏。 清 同治 、 光绪 年间出现于 京 沪 等地,多演唱京剧。 清 裕德菱 《梨园佳话·馀论·女伶》:“女剧 沪 上谓之髦儿戏。髦,盖髻也。昔时妇人拖长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称,非时彦之谓也。”一说,原称“毛儿戏”。因创始班主名 李毛儿 ,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 雅琴 ﹞又预备叫一班髦儿戏来,当日演唱。” 张友鹤 校注:“一种由女演员组成的戏班,据前人考证,髦儿本作毛儿,因创始的班主为 李毛儿 而得名。最初专应堂会唱徽调;后来也在戏院演出,大部唱京戏,小部唱梆子。”一说因演员年幼而技艺皆娴得名。 徐珂 《清稗类钞·戏剧·猫儿戏》:“教坊演剧,俗称为猫儿戏,又名髦儿戏。相传 扬州 有某女子名 猫儿 者,擅此艺,开门授女徒,大率韶年稚齿,婴伊可怜……谓之髦儿戏者,意谓伶之年龄皆幼,技艺皆嫻,且皆由选拔而得,无一滥竽者也。”
- 把戏
bǎ xì
1.杂技。变戏法或杂耍的技艺或表演 2.杂技演员的技艺、表演或动作 3.花招;为欺骗、哄骗对方而采用的一种卑鄙狡猾的计策或计谋 4.丑事;乱子
- 戏亭
xì tíng
古地名。在今 陕西 临潼 东北 戏水 西岸。一名 幽王城 、 幽王垒 。相传 周幽王 宠 褒姒 ,举烽火戏弄诸侯,后被 犬戎 击败,身死于此。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 假戏真做
jiǎ xì zhēn zuò
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
- 戏台藻井
xì tái zǎo jǐng
藻井为弯隆式结构,顶部的斗拱等层层盘旋向上,往内收缩而成螺旋形藻井,俗称“鸡笼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