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愧
fā kuì
亦作“ 发媿 ”。感到惭愧。
- 羞愧难当
xiū kuì nán dāng
当:承受。指感到十分羞愧内疚。
- 愧慄
kuì lì
惭愧惶恐。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 抱愧
bào kuì
心中有愧;负疚
- 自反无愧
zì fǎn wú kuì
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 愧佩
kuì pèi
谓对人钦佩,自愧不如。
- 愧腼
kuì miǎn
羞愧。
- 贻愧
yí kuì
留下羞愧。
- 愧耻
kuì chǐ
羞耻。《书·说命下》:“其心愧耻,若挞于市。”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足下之能,足以自奋, 愈 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 宋 苏辙 《<孟子>解》:“人之为不善也皆有愧耻不安之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顷刻心下清醒,愧耻无以自容。”
- 愧惮
kuì dàn
羞惭畏惧。
- 愧惧
kuì jù
惭愧恐惧。
- 无愧衾影
wú kuì qīn yǐng
表示没有做亏心事。
- 讨愧
tǎo kuì
犹抱愧。
- 愧厉
kuì lì
使有所愧而自勉之。 《礼记·聘义》:“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 愧勖
kuì xù
使知羞自勉。
- 感愧交集
gǎn kuì jiāo j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