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款意
kuǎn yì
诚意。
- 自意
zì yì
自料;自认为。 《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入 关 破 秦 ,得復见将军於此。” 宋 苏轼 《上梅直讲书》:“今年春,天下之士羣至於礼部,执事与 欧阳公 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僕非语人也,自意既为朋友而不言其志,何以明道?”
- 遗意
yí yì
1.死者生前或临终时的意见、愿望。《后汉书·刘恺传》:“故 居巢侯 刘般 嗣子 愷 ,当袭 般 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 宪 ,遁亡七年,所守弥篤。”《三国志·魏志·东海定王霖传》:“ 明帝 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 霖 异於诸国。”《陈书·袁泌传》:“其子述 泌 遗意,表请之,朝廷不许,赠金紫光禄大夫,謚曰 质 。” 2.指前人的心愿、意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起居注》:“ 江陵相 定议,以修撰、编、检、史官充日讲者,日轮一员,记注起居,兼録圣諭詔册等。今日之制,即本 江陵 遗意也。” 3.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味、旨趣。 宋 梅尧臣 《省符上人》诗:“独闻依旧坐焚香,尚把残编讨遗意。” 清 梁章鉅 《浪跡续谈·玉皇山》:“《杭州府志》云: 龙山 者, 钱氏 郊天之所,释老之谈,或云 阿育王 ,或云 玉皇 ,皆祀天遗意也。” 郁达夫 《过去》:“所以这港市的建筑,还带着些当时的时代性,很有一点中古的遗意。”
- 谄意
chǎn yì
犹言曲意逢迎。
- 意虑
yì lǜ
思虑。《列子·杨朱》:“恣耳目之所娱,穷意虑之所为。”《南史·何偃传》:“ 竣 ( 颜竣 )时权倾朝野, 偃 不自安,遂发悸病,意虑乖僻。” 明 张居正 《寿封翁观吾王年丈六十序》:“夫人身百年耳,而精神意虑,每随血气以为盛衰。”
- 私意
sī yì
1.犹私心。 2.自度,自忖。 3.谓己意。
- 胆意
dǎn yì
胆气和意志。
- 理意
lǐ yì
1.理论、见解。 2.道理和含义。
- 百意
bǎi yì
众人的意愿。
- 遣意
qiǎn yì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构思立意。
- 意得
yì de
1.谓心愿获偿。 2.引申为称心如意,洋洋自得。
- 果意
guǒ yì
遂意,如愿。《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今若更欲 西京 ,请便计度收取。若难果意,冀为报示。”
- 气意
qì yì
1.气概,意志。 2.风度神态。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杜牧》:“气意閒逸,旁若无人。”
- 意智
yì zhì
1.犹心计;主见。《后汉书·鲜卑传》:“自 匈奴 遁逃, 鲜卑 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颜鲁公 只是有忠义而无意智底人,当时去那里见使者来,不知是贼,便下两拜,后来知得方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权次卿 ﹞眠在枕头上,呆呆地想了一回,等待几时,不见动静,没些意智。” 2.犹智慧。《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殂于 永安宫 ,时年六十三” 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载 先主 遗诏敕 后主 :“可读《汉书》、《礼记》,閒暇歷观诸子及《六韜》、《商君书》,益人意智。”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六:“静发降灵香,思神意智长。”
- 愜意
qiè yì
形容心情感到愉快畅快,愉悦或舒畅或者是满意;称心;舒服。
- 意量
yì liàng
1.以意测量。 2.犹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