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悚异
sǒng yì
惊异。
- 悚然
sǒng rán
形容害怕的样子
- 危悚
wēi sǒng
危惧。
- 悚惶
sǒng huáng
亦作“ 悚皇 ”。 犹惶恐。 明 徐渭 《与许口北书》:“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镜花缘》第六八回:“当日读书东朝,既未树援,此时回国,亦岂另有腹心!势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时切悚惶!”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敢乞皇上圣鉴,不胜悚皇屏营之至。”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激愤陈词,无任悚惶待命之至。”
- 惶悚
huáng sǒng
惶恐而心中害怕
- 悚慨
sǒng kǎi
犹惶恐。
- 震悚
zhèn sǒng
震惊惶恐。
- 忧悚
yōu sǒng
忧愁恐惧。
- 恐悚
kǒng sǒng
亦作“ 恐竦 ”。惶遽不安。
- 悚怯
sǒng qiè
惶恐胆怯。
- 惧悚
jù sǒng
恐惧。
- 恇悚
kuāng sǒng
恐惧。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行都闻 李全 之叛,居民有争逃避者, 史弥远 计无所出……时飞檄载道, 弥远 益恇悚,中夜欲自沉于池,其妾见而持之,乃止。”
- 翘悚
qiào sǒng
谓惶悚不安地等待盼望。
- 悚惕
sǒng tì
1.恐惧;惶恐。汉 焦赣 《易林·遯之随》:“使民不惧,安无悚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城南依山原,北临 黄河 ,悬水百餘仞,临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 清 吴伟业 《松鼠》诗:“侧目仍盱睢,奉头似悚惕。” 2.常用为奏章或书信中的套语。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回一子官与弟状》:“宠过忧来,恩殊感极,彷徨自顾,悚惕难居。”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临书不胜悚惕。” 3.警惕。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二》:“録自 唐 以来诸家言,以悚惕之。”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二章:“他一下子悚惕起来:‘牛屎外面光,单讲形式漂亮,有什么好。’” 4.敬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众参已,肃肃列侍……共视座上,真如悬观音图像,时被微风吹动。闻言悚惕,鬨然并诺。”
- 悚惧
sǒng jù
害怕
- 悚恧
sǒng nǜ
惶恐惭愧。南朝 梁简文帝 《上大法颂表》:“ 曹丕 从征之赋, 刘坦 游侍之谈,曾无连类。伏兼悚恧,不胜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