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惭恧
cán nǜ
亦作“慙恧”。羞惭。
- 渐恧
jiàn nǜ
犹惭愧。渐,用同“ 惭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 傅 面颈发赤,渐恧不语,回顾 正彦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友爱昆仲》:“王渐恧病发,上往视疾,执手痛曰:‘朕以汝年少,故稍如拭拂以格汝性,何期汝愧恧之若此?’” 沈从文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女人们心中都有所渐恧,而拍掌遮掩了自己的弱点。”
- 恧然
nǜ rán
惭愧貌。汉 桓宽 《盐铁论·杂论》:“ 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恧然不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二君勤勤援引 汉高 河山之誓,孤用恧然。”《旧唐书·白居易传》:“日者闻亲友间説,礼、吏部举选人,多以僕私试赋判为準的。其餘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僕恧然自愧,不之信也。”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 吴用 ……不觉夸口道:‘大哥铁骨钢筋,须在一刀一枪寻出路,不可酒色。’ 方六一 听了恧然。”
- 愧恧
kuì nǜ
惭愧。 《宋书·张畅传》:“ 道民 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亦已深矣。”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让官表》:“是用夙宵愧恧,寤寐兢忧。” 清 郑燮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 鲁迅 《彷徨·伤逝》:“后来一想到,就使我很愧恧。”
- 恧懦
nǜ nuò
因做错事而感愧疚,令面对该出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变得犹豫不决,怕一错再错。
- 恧缩
nǜ suō
1.惭愧而畏缩。《新唐书·李石传》:“ 石 徐谓曰:‘乱京师者 训 注 也,然其进,孰为之先?’ 士良 等恧缩不得对。” 2.犹忸怩。 清 黄宗羲 《胡子藏院本序》:“余外舅 叶六桐 先生,工於填词,尝言语入要紧处,不可著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若於此一恧缩打扮,便涉分该婆婆,犹作新妇少年,正不入老眼也。”
- 缩恧
suō nǜ
谓畏缩而惭愧。唐 柳宗元 《乞巧文》:“叩稽匍匐,言语譎诡;令臣缩恧,彼则大喜。” 清 钱谦益 《陈孟孺七十序》:“﹝余﹞浸淫二十年,始自悔其少作,尽抹去之,以庶几求当於作者之旨,字鉥句劌,缩恧不能出。”
- 媿恧
kuì nǜ
羞愧。
- 悚恧
sǒng nǜ
惶恐惭愧。南朝 梁简文帝 《上大法颂表》:“ 曹丕 从征之赋, 刘坦 游侍之谈,曾无连类。伏兼悚恧,不胜喜悦之情。
- 羞恧
xiū nǜ
羞惭。
- 退恧
tuì nǜ
退缩。
- 恧恧
nǜ nǜ
惭愧貌。
- 内恧
nèi nǜ
内心感到渐愧。
- 竦恧
sǒng nǜ
恐惧惭愧。
- 恧怩
nǜ ní
惭愧忸怩。 南朝 宋 鲍照 《代贫贱愁苦行》:“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
- 鞠恧
jū nǜ
谓弯着身子,低声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