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怒
fàn nù
招致怨怒。
- 衆怒
zhòng nù
众人的愤怒。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上知众怒如是,故益信之(指 顾少连 ),而竟不大用。” 宋 欧阳修 《重读<徂徕集>》诗:“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初两制定上,已一二十度修写,犯他众怒,思虑太过,凝滞久之。”
- 怒水
nù shuǐ
湍急的水流。
- 怒泷
nù lóng
汹涌的水流
- 齌怒
jì nù
疾怒;暴怒。
- 重怒
zhòng nù
谓增添愤怒。 《左传·僖公十五年》:“不图 晋 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 晋 君。” 刘文淇 疏证:“重怒,蒙重其怒也。”
- 怒喝
nù hè
愤怒地大声喊叫或斥责。
- 悔怒
huǐ nù
犹愤恨。
- 滞怒
zhì nù
积于心中的愤怒。
- 鼓怒
gǔ nù
1.形容事物鼓荡激动,气势很盛。 2.鼓足怒气。
- 骄怒
jiāo nù
骄纵怨怒。
- 积怒
jī nù
长时间郁结的仇恨、愤怒
- 怒特
nù tè
体健气壮的牛。传说 秦文公 二十七年伐 南山 大梓木,有大青牛奔出,走入 丰水 中不出,后遂奉以为神,于 武都郡 立 怒特祠 祀之。见《史记·秦本纪》“﹝ 文公 ﹞二十七年,伐 南山 大梓” 唐 张守节 正义。后用为咏牛之典。 南朝 梁 刘孝威 《辟厌青牛画赞》:“ 泰山 怒特, 吴 渚神牛。”
- 猛怒
měng nù
强烈貌。《旧唐书·哀帝纪》:“乙酉夜,西北彗星长六七十丈,自轩辕大角及天市西垣,光辉猛怒,其长竟天。”
- 谤怒
bàng nù
指责。
- 武怒
wǔ nù
威怒。《左传·昭公五年》:“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汉书·王莽传上》:“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宋 李觏 《寄祖秘丞》诗:“健儿直我前,武怒足防备。”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中落之胄,故家荒矣,则喋喋语人,谓厥祖在,其为智慧武怒者何似,尝有閎宇崇楼,珠玉犬马,尊显胜于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