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礼
dé lǐ
1.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朱熹 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 孔子 曰:‘道之以政, 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於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2.德泽与礼仪。《左传·僖公七年》:“ 管仲 言於 齐侯 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 驯德
xùn dé
1.犹俊德。圣德,大德。 2.顺从德化。 3.美德。
- 德意
dé yì
布施恩德的心意。《周礼·秋官·掌交》:“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 宋 岳飞 《奏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比年羣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 宋 陈亮 《义乌县减酒额记》:“是固所以宣天子之德意,而入民之骨髓也。”《清史稿·礼志九》:“降者膝行诣坛下,俛首乞命,经略宣上德意,量加赏賚。” 欧阳予倩 《李秀成》第三幕:“这件袍赐给你,你要体朕的德意。”
- 欺德
qī dé
谓以外力矫拂人的本性。
- 德选
dé xuǎn
谓以德行为标准选用人才。
- 德茂
dé mào
谓道德美盛。
- 德艺
dé yì
德行与才能。
- 燿德
yào dé
谓崇尚道化。 《国语·周语上》:“先王耀德不观兵。” 韦昭 注:“耀,明也;观,示也。明德,尚道化也。”
- 载德
zǎi dé
1.犹积德。 2.施行德化。 3.具备高尚的道德。 4.谓记载其德政。
- 比德
bǐ dé
1.指结党营私的行为。 2.同心同德。 3.谓德行、德教可与之比拟、比配。
- 践德
jiàn dé
犹言遵循道德规范。
- 德车
dé chē
指古代帝王所乘五路(辂)中的玉、金、象、木四路(辂)。路,车。
- 遗德
yí dé
1.指前人留下的德泽。 《庄子·盗跖》:“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史记·孝文本纪》:“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宋 曾巩 《思轩诗序》:“今六十餘年,而君来世其官,众於是考於州人,以求 水部 之餘恩遗德。”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老年人念 托氏 的遗德,不忍动手。” 2.谓留下德泽。《史记·秦本纪》:“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 3.指弃置未用的贤德之人。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假令有遗德於板筑之下,有隐才於屠钓之间,而令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
- 德薄
dé bó
德行浅薄。
- 德操
dé cāo
道德修养
- 沈德
shěn dé
亦作“沉德”。谓丧失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