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徵漕
zhǐ cáo
征收漕粮。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康熙 中, 江 南有徵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数人。”
- 徵募
zhǐ mù
指征求募集财物或兵员等。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制片厂在招收放映队,慰劳总会在征募寒衣。”
- 含宫咀徵
hán gōng jǔ zhēng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 徵候
zhǐ hòu
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郁达夫 《迷羊》五:“电灯亮起来了,远远传来的旅馆前厅的杂沓声,大约是开晚饭的征候。”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敌人对我 白云岭 战略要点展开大规模进攻的征候越来越明显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瓦斯灯苗发了红,不似先前那么雪亮了,这是天明的征候。”
- 徵集
zhǐ jí
1.召集。《后汉书·韦彪传》:“徵集名儒,大定其制。”《元典章·诏令·登宝位诏》:“先帝奄弃天下,勋戚元老咸谓大寳之承既有成命,非与前圣宾天而始徵集宗亲设所宜立者比。”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至 霍山 ,徵集溃兵团勇三千餘人。” 2.征求收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及 宣 成 二帝徵集小学, 张敞 以正读传业, 扬雄 以奇字纂训。”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每月或每季征集作品,精选之后,出一期刊。” 袁鹰 《悲欢·故乡夜话》:“到这时,故居的那位同志才收回冷冷的眼神,告诉我现在正征集总理遗物,但线索不多。”
- 徵书
zhǐ shū
1.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后汉书·千乘贞王伉传》:“初,迎立 灵帝 ,道路流言 悝 恨不得立,欲钞徵书。” 2.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后汉书·郎顗传》:“闻徵书到,夜县印綬於县廷而遁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汝父昔罢 豫章 ,徵书朝发夕至。” 唐 白居易 《策林三·议井田阡陌》:“於是生业相固,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 明 刘基 《送李子庚之金陵》诗:“也知使者徵书急,莫厌轻舟出郭频。”
- 徵召
zhēng zhào
征求召集。《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今所以相徵召者,一以助事佐事,二以受业治身。”《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听得 杨得意 举荐 司马相如 ,蒙朝庭徵召去了。”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他们夜间应人家的征召,当然没有练习的功夫;此刻是清晨,征召他们的人睡了,他们才得在那里豫备他们的功课。”
- 冥徵
míng zhǐ
谓神灵暗示的征兆。《旧唐书·音乐志四》:“灵应有孚,冥徵不爽。”
- 徵咎
zhǐ jiù
灾祸的征兆。 《魏书·天象志一》:“日月五星,象之著者。变常舛度,徵咎随焉。” 唐 孟棨 《本事诗》有“徵咎”篇。
- 象徵派
xiàng zhēng pài
以象征主义为创作方法的文艺流派。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然而这些名为印象派,象征派,写实派……这些各有来源的西洋画,也不能使 素裳 感到比较的满意。” 郭沫若 《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五四’以来的新诗有各种各样的新诗,什么新月派,象征派,这个派那个派的,我也弄不大清楚。”参见“ 象徵主义 ”。
- 徵贿
zhǐ huì
求取贿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遗亲攘美之罪,徵贿鬻笔之愆, 公理 辨之究矣。”
- 徵恠
zhǐ guài
见“ 徵怪 ”。
- 徵徭
zhǐ yáo
赋税和徭役。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边地勤输輓,徵徭念践更。”
- 徵兆
zhēng zhào
即将出现的迹象。
- 信而有徵
xìn ér yǒu zhǐ
真实而有依据。《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於其身。” 汉 蔡邕 《王子乔碑》:“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应,咨访其验,信而有徵。”《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五代 范质 《玉堂闲话·王仁裕》:“其年中春, 晋 帝果幸於 梁汴 , 石渠 金马 ,移在 雪宫 ,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 清 戴名世 《王氏墓表》:“ 亦士 亦为余言其事之始末,盖信而有徵也。”
- 徵搜
zhǐ sōu
征召搜寻。 五代 齐己 《怀武陵因寄幕中韩先辈何从事》诗:“凿井耕田人在否,如今天子正徵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