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弼疑
bì yí
谓辅佐君王之臣。语出《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可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汉书·杜邺传》:“ 周召 则不然,忠以相辅,义以相匡,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於 陕 ,并为弼疑。” 颜师古 注:“弼疑,谓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也。”
- 弼承
bì chéng
辅助继承。
- 弼佐
bì zuǒ
辅佐。
- 弼导
bì dǎo
犹辅导。
- 弼匡
bì kuāng
辅正。
- 弼谐
bì xié
谓辅佐协调。
- 弼亮
bì liàng
1.辅佐。 2.指相位。
- 弼违
bì wéi
语出《书·益稷》:“予违,汝弼。” 孔 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后因称纠正过失为“弼违”。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 汉 之末世则异於兹……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昔 帝轩 刻舆几以弼违, 大禹 勒笋簴而招諫。” 唐 白居易 《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讎自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或尸利无惭,弼违有闕,务引腹非之咎,多致面从之諛,则请行降黜以励众焉。”
- 弼臣
bì chén
辅佐之臣。
- 弼教
bì jiào
辅助教化。多指以刑辅教。语出《书·大禹谟》:“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孔 传:“弼、辅,期、当也。叹其能以刑辅教,当於治体。” 唐 一行 《起义堂颂》:“天辅 皋繇 ,明刑弼教。” 明 方孝孺 《白鹿洞规赞》:“维天降衷,维圣立极,维贤弼教,维民从式。”《清史稿·刑法志一》:“且夫国之有刑,所以弼教。一国之民有不遵礼教者,以刑齐之。”
- 弼针
bì zhēn
1.即别针。旧时为便于缝纫,多先用此针将裁片绷好,然后缝制。 2.指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用作装饰的针。
- 弼辅
bì fǔ
辅佐。亦指辅佐君王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