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帖
shēn tiē
旧时表明身份的证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牙税》:“牙税,乃市侩之身帖,以一帖凡蔽数十人。”
- 马蹄帖
mǎ tí tiē
泉州 《淳化阁帖》之别名。
- 赏帖
shǎng tiē
悬赏的告示。
- 资帖
zī tiē
记载资历的证件。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正特奏名御试,毋得更循旧制例以武功资帖比折陞甲、陞等。”
- 贷帖
dài tiē
借债的字据凭证。《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 匡范 ﹞忧悸而卒, 曦 祭赠甚厚。诸省务以 匡范 贷帖闻, 曦 大怒。” 胡三省 注:“贷帖,贷钱之文书也。”
- 谱帖
pǔ tiē
旧俗结拜时交换的大红帖子。上面写有姓名、籍贯、年岁、八字,以及父、祖、曾祖姓名和出身、官职等。 冯理达 《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九:“不久, 蒋介石 便送给父亲一个谱帖,愿与父亲结为盟兄弟。”
- 谤帖
bàng tiē
毁谤别人的帖子。
- 谢帖
xiè tiě
受人礼物后表示答谢的回帖。
- 谕帖
yù tiē
上级给下级的手令、告戒的文书;长辈对晚辈的手示或训词。
- 读帖
dú tiē
看字帖上的字,揣摸其写法。为学习书法的方法之一。
- 说帖
shuō tiē
1.便柬;便帖。 《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你写个説帖来,幸得他后日还有一席酒在这里,等我抵面和他説又好説些。”《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杜少卿写説帖,请这两人来陪表兄。”《痛史》第二回:“巫忠点了点头。 2.条陈、建议书一类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拿白摺子写了説帖,派管家当堂呈递。”《老残游记》第三回:“至於其中曲折,亦非倾盖之间所能尽的,容慢慢的做个説帖呈出览了。”《光明日报》 3.27:“不过李时珍连续给皇帝上了两次‘说帖’(群众来信),都被太医院扣压了,好像石沉大海,消息全无。” 4.外交照会。 5.告示;启事。
- 补帖
bǔ tiē
见“ 补贴 ”。
- 行帖
xíng tiē
商行开业的凭帖。清 马建忠 《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又西人在各口开行,亦与我 华 人争利,若倣照西法,征以行帖之捐,所得当亦不少。”《清文献通考·市籴一》:“若係牙行誆骗商人者,将互保行帖,一併追缴,勒限清还。”
- 药帖
yào tiē
处方单。
- 草帖
cǎo tiē
1.俗称“八字帖”。 旧俗议亲时写明男方或女方的生辰八字等的帖子,相对于定帖而言。 2.指旧时打官司用的诉状。楚剧《葛麻》第二场:“怒恼了张大相公,二寸半宽的草帖,将你送到县衙,一撑杆撑断尔的狗腿。”
- 金花帖子
jīn huā tiě zǐ
唐 宋 以来科举考试登第者的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