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川
sān chuān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 (1) 西周 以 泾 、 渭 、 洛 为三川。《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韦昭 注:“三川, 涇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东周 以 河 、 洛 、 伊 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有 河 、 洛 、 伊 ,故曰三川。” 2.指洛阳。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阳》诗:“前登 阳城 路,日夕望三川。”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 赵殿成 注:“《史记》索隐:三川,今 洛阳 也。”
- 伊川先生
yī chuān xiān shēng
1.宋 理学家 邵雍 的别号。雍 字 尧夫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号相同》:“ 邵尧夫 、 程正叔 俱号 伊川先生 。”参见“ 伊川翁 ”。 2.宋 理学家 程颐 的别号。 颐 字 正叔 ,宅于 河南 嵩县 东北 耙耧山 下,地处 伊川 ,故称。《宋史·道学传一·程颐》:“﹝ 颐 ﹞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涪 人祠 颐 於 北巖 ,世称 伊川先生 。” 宋 陈亮 《书伊川先生春秋传后》:“ 伊川先生 之序此书也,盖年七十有一矣,四年而先生没。”亦省称“ 伊川 ”。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 伊川 谓一诗中自有六义,或有不能全具者。”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鸣道集序》:“ 江左 道学,倡於 伊川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下官 程颐 ,别号 伊川 。人许性天上士,自惭理学名儒。” 傅尃 《题自书精神一到不成横卷》诗:“懿夫 伊川 道学世无双,一言实践可兴邦。”
- 众川赴海
zhòng chuān fù hǎi
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
- 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
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 海纳百川
hǎi nà bǎi chuān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 跋山涉川
bá shān shè chuān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 渭川千亩
wèi chuān qiān mǔ
用以言竹之繁茂。
- 闽川
mǐn chuān
指 闽 地的河川。
- 川光
chuān guāng
波光水色。
- 川人
chuān rén
舟民,水居之民。
- 虎落平川
hǔ luò píng chuān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 达丽罗川
dá lì luó chuān
佛教术语,地名,西域记三卷八页云:瞢揭厘城东北、逾山越谷,逆上信度河,途路危险,山谷杳冥。或覆絚索,或牵铁锁。
- 八川
bā chuān
古代 关中 地区 灞 、 浐 ( 产 )、 泾 、 渭 、 酆 ( 丰 、 沣 )、 镐 ( 滈 、 鄗 )、 潦 ( 涝 )、 潏 ( 泬 )八条河流的总称。
- 川山橙果
chuān shān chéng guǒ
粗壮木质藤本,长约6m。
- 万川一月
wàn chuān yī yuè
比喻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不被色相迷住,不拘于虚,就一定能获取正果,立地成佛。
- 跋涉山川
bá shè shān chuān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