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甸
shān diàn
犹山野。
- 膳夫山鼎
shàn fū shān dǐng
属于厉王期的另一件重要青铜器是膳夫山鼎。据李学勤先生研究,从如下五方面考虑,可将膳夫山鼎定在厉王期:1)膳夫山鼎形制、纹饰近于宣王初的毛公鼎;2)山鼎铭文字体、格式类似宣王三年的颂鼎;3)山鼎所见图室见于宣王早年的无惠鼎;4)山鼎所见南宫乎作有编钟,钟的形制、纹饰均似厉王未年的虢叔旅钟;5)虢旅其人又见厉王三十一年的□攸从鼎。
- 望夫山
wàng fū shān
古迹名。 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其最著者有 辽宁省 兴城市 西南的 望夫山 ,相传为 秦 时 孟姜女 望夫之处,上有 孟姜女 庙。其他如 安徽省 当涂县 西北、 江西省 德安县 西北、 山西省 黎城县 西北, 湖北省 阳新县 西南等都有 望夫山 。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浊漳水》,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三·太平州》,《嘉庆一统志·太平府》、《潞安府一》。后用以抒发女子思念丈夫的真挚之情。 明 张景 《飞丸记·誓盟牛女》:“泪逐江流和水汲, 白龙江 作望夫山。”
- 西山夫
xī shān fū
见“ 西山饿夫 ”。
- 太山石敢当
tài shān shí gǎn dāng
北方旧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以为可禁压不祥,并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因北人谓医士为大夫,故亦名之曰石大夫。见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石大夫》。参见“ 石敢当 ”。
- 山字太守
shān zì tài shǒu
明 应槚 的谑称。
- 泰山太水
tài shān tài shuǐ
泰山的一个典故。
- 太祖山
tài zǔ shān
一个大区域(全世界或全国)的最高峰。
- 积甲山齐
jī jiǎ shān qí
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
- 积甲如山
jī jiǎ rú shān
兵甲堆叠如山。 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
- 太行山
tài háng shān
在 山西高原 与 河北平原 间。 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北起 拒马河 谷,南至 晋 豫 边境 黄河 沿岸。西缓东陡,受河流切割,多横谷,为东西交通孔道,古有“太行八陘”之称。
- 太鹤山
tài hè shān
太鹤山原名“青田山”,又名“试剑石”、“丹山”,为道教胜地三十洞天。
- 山文甲
shān wén jiǎ
一种至少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的典型中国式盔甲,后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辽宋夏金、明。
- 山甲汤
shān jiǎ tāng
是一种药物,主治久疟、疟母不愈者。
- 白头山天池
bái tóu shān tiān chí
1.平方千米。 最大水深 2.米,为中国最深的湖泊。湖水由北边缺口流出,跌落成高 3.米的长白瀑布,为松花江源地。
- 山田
shān tián
1.山中狩猎。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 3.山间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