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山药
xī shān yào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西山亦何高,高高殊无极。 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胸臆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后因称仙药为“西山药”。
- 西施山
xī shī shān
相传为 西施 教习歌舞处。在 浙江 绍兴 城外。一名 土城 。
- 山头廷尉
shān tóu tíng wèi
东晋 将军 苏峻 不听朝廷征召,疑 庾亮 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讽谕之。
- 西山
xī shān
1.西方的山。 《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 山西
shān xī
1.中国华北地区的省,简称晋。 旧以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面积 2.6万平方公里,人口2530万,省会太原。全省处于黄土高原上,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铝、铜等亦丰。采煤,采铜、铝、钢铁,电力为该省工业的支柱。晋南为商品粮产区,铁路交通发达,总长有2千多公里
- 白头山
bái tóu shān
长白山主峰。在吉林省东南中国、朝鲜两国边界上。休眠火山。山顶有火山口湖天池,湖周环列十六座高峰。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源地。
- 屋山头
wū shān tóu
1.即屋山。 指屋脊。 2.即屋山。指山墙。
- 怀山襄陵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指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
- 拉山头
lā shān tóu
为私利而组织小集团。《新华月报》1973年第6期:“他们一方面招降纳叛、拉山头;另一方面,对不同意他们的人则‘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 鱼山
yú shān
1.《法苑珠林》卷四九:“﹝陈思王曹植﹞赏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唄,撰文製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於此焉。”后遂用为咏佛教梵呗的典实。 2.山名。即鱼条山,在河北满城西北。形如巨鱼,故名。 3.山名。在山东东阿西。
- 山界
shān jiè
犹山区。
- 山谷褐
shān gǔ hè
依 宋 黄庭坚 服式仿制的服装。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 明清 兄弟儿时,先妣製道服。先人云:‘须异於俗人者乃佳。旧见 黄太史 鲁直 所服絶胜。’时在 临安 ,呼匠者教令染之,久之始就,名之曰‘山谷褐’。数十年来则人人斆之,几遍国中矣。”
- 山甿
shān méng
见“ 山氓 ”。
- 江山如画
jiāng shān rú huà
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 山水如画
shān shuǐ rú huà
山山水水的漂亮的就像一幅画,形容风景优美。
- 山水画
shān shuǐ huà
描写山川景物为主体的中国画。最初作为人物画背景, 魏 、 晋 、 南北朝 逐渐发展,至 隋 唐 始有独立的山水画制作, 五代 、 北宋 益趋成熟,名家辈出,遂成为国画中的一大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