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廀
shān sōu
山隈,山角。廀,古“廋”字。
- 峚山
mì shān
山名。在 陕西省 商县 境。
- 鼇山
áo shān
1.亦作“鰲山”。 2.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 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元夕》:“元夕二鼓,上乘小輦,幸 宣德门 观鼇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不如去一处看,那里也抓缚着一座鰲山。”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豪讌》:“想梅花已漏 江 南信。看鰲山切云。” 3.山名。在 湖南省 常德市 北。《大明一统志·常德府》:“ 鼇山 在府城北七十里,本名 兽齿山 。相传昔有僧 宣鉴 、 义存 、 文邃 三人同游此悟道,故其徒称‘ 鼇山 悟道’。”
- 山陆
shān lù
山地。
- 老山
lǎo shān
深山。陕北民歌《刘志丹》:“十月里,天气寒, 杨猴小 队伍下了山,断的个老百姓钻老山,咱们的红军到来了,人人都喜欢。”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看看我们老山林子的‘电气化’到什么程度啦。”
- 山嵌
shān qiàn
山中坑谷。
- 山岩
shān yán
亦作“ 山嵓 ”。险峻的高山。
- 禁山
jìn shān
犹封山。禁止进山砍伐、放牧等。
- 山虫
shān chóng
1.山中禽鸟小兽之类的小动物。 2.老虎的别称。
- 崌山
jū shān
山名。在 四川省 。
- 山鬼
shān guǐ
1.山神。 《史记·秦始皇本纪》:“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北齐 樊逊 《天保五年举秀才对策》:“山鬼效灵,海神率职。” 明 高启 《陪临川公游天池》诗:“客来岂先知,定有山鬼报。”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九人为山鬼,女像,面色蓝,手执桂枝。” 2.山精。传说中的一种独脚怪物。 南朝 宋 郑缉之 《永嘉郡记》:“ 安固县 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裁长一尺许,好噉盐,伐木人盐輒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涧中取食蟹。”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 清 洪亮吉 《山斋访冒鸣茹寿衢两秀才》诗:“书声出户虫不鸣,山鬼一足深宵行。人头鱼身惯窥户,见惯不怪心能平。” 3.泛指山中鬼魅。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云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号於絶域。”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
- 方山
fāng shān
1.山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南。传说为 秦始皇 凿断 金陵山 以疏 淮水 处,其地四方而峭绝,故名。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秦 ﹞鉴观 秣陵 ,厥有王气,令朱衣三千之众,凿立 方山 ,疏迤水道。” 2.指方山冠。 章炳麟 《杂感》诗之二:“谁教两犬竞呀呀,貂尾方山总一家。恨少 舞阳 屠狗侣,扫除羣吠在 潼 华 。”此借指 汉 族文职官僚。参见“ 方山冠 ”。
- 山珍
shān zhēn
山野中的各种珍异食品。
- 山足
shān zú
山脚。
- 山麝
shān shè
即麝香。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
- 霸山
bà shān
灞水 所经之山。即古 芷阳 地,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之东。《史记·孝文本纪》“ 霸陵 山川因其故” 唐 司马贞 索隐:“ 霸 是水名,水径於山,亦曰 霸山 ,即 芷阳 地也。”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及年岁之未晏,愿匡坐於 霸山 。” 胡之骥 注:“《后汉书》曰: 梁鸿 与其妻 孟光 ,隐於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 淹 尝慕 鸿 之为人,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