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椒
shān jiāo
1.山顶。 2.即花椒。
- 山斋
shān zhāi
山中居室。
- 皖山
wǎn shān
见“ 皖公山 ”。
- 山胁
shān xié
亦作“ 山脇 ”。犹山峡。 汉 马第伯 《封禅仪记》:“其道旁山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 伍子胥 从海上穿山胁而持 种 去,与之俱浮於海。” 宋 陆游 《梅市暮归》诗:“白云横谷口,緑篠穿山脇。”
- 鹫山
jiù shān
灵鹫山 的省称。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东北。梵名 耆闍崛山 。山中多鹫,或言山顶似鹫,故名。相传 释迦牟尼 曾在此居住和说法多年。因代称佛地。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武帝菩提树颂启》:“弘龙窟之威,绍 鷲山 之法。”《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刘潜 《雍州金像寺无量寿佛像碑》:“始则映显巖间,犹对 鷲山 之礼。”
- 钟山
zhōng shān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 山立
shān lì
象高山一样屹立不动。
- 旄山
máo shān
传说中的山名。
- 梅山
méi shān
1.山名。 在今 浙江省 绍兴县 境。传说为 汉 梅福 隐处之一。 宋 陆游 《梅子真泉铭》:“距 会稽城 东北七里有山,曰 梅山 。山之麓有泉,曰 子真泉 。” 子真 , 梅福 之字。 宋 陆游 《朝中措》词:“明月 梅山 笛夜,和风 禹庙 鶯天。”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奉化县 境。相传为 梅福 赏游处。《清一统志·浙江·宁波府》:“ 梅山 :在 奉化县 南三十里,旧志谓 梅福 尝游此。兀立众山中,峯峦奇秀,北环大溪,下有龙湫。”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境。山上多梅,传为 曹操 行军望梅止渴处。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一·和州》:“ 梅山 :县( 含山县 )东南五里,山多梅树,俗传 曹操 行军,指梅林以止军士渴处也。 唐 天寳 中,改曰 栖隐山 。”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舒城县 境。传说为 梅福 隐处之一。《清一统志·安徽·庐州府》:“ 梅山 ……在 舒城县 西五十里,上有 梅仙洞 , 汉 南昌 尉 梅福 弃官后隐此,亦名 梅福山 。” 5.山名。在今 安徽省 东至县 境。《清一统志·安徽·池州府》:“ 梅山 ,在 建德县 西南十里。 宋 时僧 志南 居之, 朱子 访至山中,与之倡和,为书‘普门’二字刻於石壁。” 6.山名。在 湖南省 新化县 、 安化县 间。在 新化 者称 上梅山 ,在 安化 者称 下梅山 。《宋史·神宗纪二》:“﹝ 熙寧 五年十一月﹞ 章惇 开 梅山 ,置 安化县 。” 7.山名。在 安徽省 金寨县 。1956年在这里建成 梅山水库 。 8.特指 扬州 梅花岭 。上有 明 史可法 衣冠冢。 清 秋瑾 《宝刀歌》:“痛哭 梅山 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
- 山震
shān zhèn
寓意庸人多自忧
- 盆山
pén shān
指四围连成盆形的山峦。
- 山徼
shān jiǎo
1.山地边塞。 2.山中地界。
- 山风
shān fēng
起于山野之间的风
- 山舆
shān yú
1.即山车。古代帝王以为祥瑞物。 2.山轿。
- 浮山
fú shān
1.山名。 即 包山 、 狮子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本屹立 钱塘江 心, 宋 元 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宋史·苏轼传》:“ 浮山 峙于江中,与 渔浦 诸山犬牙相错。” 2.山名。即今 广东省 饶平县 西北 浮山 。 南宋 末与 元 兵交战于此。 3.山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南。《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二十里曰 浮山 ,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郝懿行 笺疏:“《水经·渭水注》有 胏浮山 与 丽山 连麓而在南。盖此是也。” 4.指海市蜃楼。 清 黄宗羲 《海市赋》:“南海谓之浮山,东海谓之海市,是乃方言之託也。”
- 山灵
shān líng
1.山神。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伯幺、山灵,都是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