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尸皮子
shī pí zi
见“ 尸皮 ”。
- 尸陁林
shī tuó lín
见“ 尸陀林 ”。
- 尸胡山
shī hú shān
是上古山名。
- 用尸
yòng shī
“尸”是神像。古代祭祀时,用臣下或死者的晚辈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称为“用尸”。《礼记·曾子问》:“ 孔子 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 孔颖达 疏:“以成人之丧威仪具备,必须有尸以象神之威仪也。”《公羊传·宣公八年》“犹绎,万入,去籥” 汉 何休 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一》:“古人祭用尸,今无此礼,然礼意则不可不知。”
- 逆尸
nì shī
犹迎尸。古代祭祀仪式之一。
- 枯尸
kū shī
干枯的尸骨。
- 行尸
xíng shī
1.见“行尸”。 2.亦作“行尸”。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 3.病名。
- 负尸
fù shī
鞍下有回毛的马。 古人以为骑之不祥,故名。
- 横尸
héng shī
犹陈尸。
- 灶尸
zào shī
古代祭灶时作灶神替身的人。
- 尸布
shī bù
棺材、柩车或坟墓上覆盖的厚布
- 荆尸
jīng shī
春秋 时 楚 军阵法名。 《左传·庄公四年》:“正月, 楚武王 荆尸,授师孑焉,以伐 随 。” 杜预 注:“尸,陈也。 荆 亦 楚 也,更为 楚 陈兵之法。” 孔颖达 疏:“ 楚 本小国,地狭民少,虽时復出师,未自为法式。今始言荆尸,使后人用之。”《左传·宣公十二年》:“荆尸而举。” 杜预 注:“ 楚武王 始更为此陈法,遂以为名。”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拟都护之戊己,模荆尸之甲裳。”
- 尸臣
shī chén
1.主事之臣。 2.犹尸位之臣。指居位而无所作为的臣子。
- 检尸
jiǎn shī
验尸。
- 枕尸
zhěn shī
谓尸骸狼藉。
- 尸居
shī jū
1.谓安居而无为。 2.指居位而不尽职。 3.见“尸居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