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图阁学士
lóng tú gé xué shì
宋 代职官名。宋 孙逢吉 《职官分纪·龙图阁·学士》:“国朝 大中祥符 三年, 杜镐 为 龙图阁 学士,班在枢密直学士之上。六年,詔 龙图阁 学士、直学士给衔在本官之上。”亦省称“ 龙阁 ”、“ 龙学 ”。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龙图阁 学士旧谓之老龙,但称龙阁。 宣和 以前,直学士、直阁同为称,未之有别也。末年 陈亨伯 为发运使,以捕 方 贼功进直学士,佞之者恶其下同直阁,遂称龙学,于是例以为称。” 宋 岳珂 《九月十三日始就郊墅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之命》诗:“昼访未承龙阁问,晨香犹厕羽衣班。”
- 地图学
dì tú xué
又称“制图学”、“地图制图学”。研究地图及其制作理论、工艺和应用的科学。包括地图编制、地图投影、地图整饰、地图制印以及遥感制图和计算机地图制图等。
- 法国国立行政学校
fǎ guó guó lì xíng zhèng xué xiào
法国培养高级文官的学校。 1945年创建于巴黎。招收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在行政部门服务五年以上的文官。学制为三年。教学方式分实习和课堂教育两种。毕业生根据成绩分别进入政府上层或中层领导机构,充当行政官员或经济管理官员。
- 国防文学
guó fáng wén xué
1936年初, 上海 文艺界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进文艺界的广泛团结、更好地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而提出的口号,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在总口号之下,再提些随时应变的具体的口号,例如‘国防文学’‘救亡文学’‘抗日文艺’……等等,我以为是无碍的。”
- 国防大学
guó fáng dà xué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PLA China)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是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所高级合同指挥院校,直属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担负着培养陆、海、空军指挥干部,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及中央国家机关部以上负责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各总部的决策起咨询作用的任务。学校坐落在首都北京,由主院和研究生院组成。总占地面积 2.5亩。学校教学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备。藏书130万册、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国防大学学报》和出版社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 国学小子
guó xué xiǎo zǐ
明确。
- 国学生
guó xué shēng
古代国学的学生。 《文献通考·学校二》:“﹝ 东晋 孝武 ﹞ 太元 九年……国子祭酒 殷茂 上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詔虽褒纳,竟不施行。’”《清史稿·礼志十》:“国学生见国子师仪,初见,具名柬,公服诣学,自东阶升堂,北面三揖,师立受。”《孽海花》第三回:“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飞黄腾达,入鸞掖,占鰲头,祇剩 曹公坊 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
- 富国学
fù guó xué
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 清 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 严复 又译为“计学”,次年 梁启超 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 日本 译名“经济学”亦传入 中国 。辛亥革命后经 孙中山 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 国子学
guó zǐ xué
即国子监。 《晋书·职官志》:“及 咸寧 四年, 武帝 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 唐 宋 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 元 代设国子学、 蒙古 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参见“ 国子监 ”、“ 国子 ”。
- 困学
kùn xué
有所不通才学习。 语出《论语·季氏》:“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困,谓有所不通。”后用以指刻苦学习。
- 学园
xué yuán
学校。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立达五周年纪念感想》:“现在全学园中,眼见立达诞生的人,已经很少。”
- 病因学说
bìng yīn xué shuō
这种把致病因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分类方法较之以往更为合理、明确,对后世影响很大,故延用至今,即将病因分为外感性致病因素、内伤性致病因素和其他致病因素三大类。
- 四门学
sì mén xué
古代学校名。 北魏 正始 四年创立四门小学,初设于京师四门,后与太学同在一处。 唐 代四门学为大学,隶国子监,传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太学同,惟学生家庭出身品级较低。 隋 代及 北宋 亦设四门学,存在时间很短。 元 以后废。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
- 四学士
sì xué shì
指 北宋 诗人 黄庭坚 、 秦观 、 晁补之 、 张耒 四人。
- 四学
sì xué
1.指 周 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 郑玄 注:“四学,谓 周 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 周 、 殷 、 夏 、 虞 四代之学。 孔颖达 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 周 学也, 殷 学也, 夏 学也, 虞 学也。” 2.指 南朝 宋 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鸡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 会稽 朱膺之 、 潁川 庾蔚之 ,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南朝 梁 沉约 《为皇太子谢表》:“不闲三善之训,未习四学之仪。”
- 学嚬
xué pín
1.效颦。谓胡乱模仿,弄巧成拙。 2.指美女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