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嫡长
dí zhǎng
嫡长子。《南史·孝义传下·张悌》:“ 景 又曰:‘ 松 是嫡长,后母唯生 悌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 燕王 弘冀 嫡长有军功,宜为嗣。” 胡三省 注:“ 弘冀 , 唐主 之嫡长子。”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公主所育为吾嫡长,其餘孽何足齿及!”
- 嫡孽
dí niè
嫡子与庶子。
- 匹嫡
pǐ dí
1.谓庶子地位同于嫡子。 《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杜预 注:“庶如嫡。” 杨伯峻 注:“匹嫡,庶子同於嫡子。”《晋书·礼志中》:“两后匹嫡,自谓违礼,不谓非常之事而以常礼处之也。”《宋书·后纪传论》:“ 太祖 之倾惑 潘嫗 ,谋及妇人; 大明 之沦溺 殷姬 ,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 2.谓缔结婚姻。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礼乐》:“自 有魏 失御, 齐氏 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 燕 、 赵 古姓,多失衣冠之绪, 齐 、 韩 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於州閭,身未免於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唯在於窃貲,结褵必归於富室。”
- 冢嫡
zhǒng dí
嫡长子。《晋书·吕纂载记》:“臣虽年长,陛下国家之冢嫡,不可以私爱而乱大伦。”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夫 子纠 桓公 ,皆 襄公 之庶弟,而非冢嫡,各因畏祸而出奔。”
- 树元立嫡
shù yuán lì dí
指立嫡长子为储君。
- 元嫡
yuán dí
元配夫人。
- 长子嫡孙
zhǎng zǐ dí sūn
所谓长子嫡孙,是嫡长子和嫡长孙的意思,所以简称(其实不是简称)为长子嫡孙。
- 长嫡
cháng dí
旧时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
- 嫡统
dí tǒng
正统。
- 配嫡
pèi dí
亦作“ 配适 ”。谓庶子的地位、力量和嫡子相匹敌。《左传·闵公二年》:“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 嫡父
dí fù
生身之父。
- 嫡子
dí zǐ
正妻所生之子,多指嫡长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 盾 为才,固请於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 公仪 仲子 嫡子死而立其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公降袭次弟》:“亲王嫡子封郡王,郡王以下嫡子皆递降一等封。”
- 嫡妻
dí qī
人生中第一次娶的妻子及其所生子女”专称“。
- 嫡男
dí nán
正妻所生之子。
- 嫡位
dí wèi
嗣子的名分。
- 世嫡
shì dí
嫡嗣。